柴荣和赵匡胤是什么关系?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出现了一对令人瞩目的双子星,两个在乱世中并肩努力开拓世界的年轻人,照亮了一个又一个历史书!
柴荣,字桂军,(公元921-959),后汉唐朝使者郭威的养子。他出身卑微,从小跟随郭为。他十五岁就上了战场,经历了许多战斗。
晚唐明初二年(927年2月26日),赵匡胤出生于洛阳一个军人家庭。21岁时,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他远行他乡。
公元950年,23岁的赵匡胤认识了29岁的柴荣,随他去了北方的邺都郭威军队。在一系列的战斗中,两人建立了兄弟般的友谊。
公元951年,郭威称帝,全家(包括两个儿子)都被杀,立柴荣为太子。
954年,郭威病死,柴荣即位,时年33岁。改称号以示美德,史称周世宗。即位那年,北方割据势力——北汉立即联合契丹入侵,柴荣从人群中挤了过去,他被任命为主教练,率部大获全胜。战后,他对战争中暴露出的军队中的各种问题毫不留情,下令赵匡胤对军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组,大大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与此同时,赵在军队中的威望也迅速上升。
公元955年至959年,后周发动大规模对外战争,先后征服西蜀、南唐、北汉、契丹。几乎每次我在周世宗打仗,都是我亲自上阵,而且是在前线作战。另一方面,赵匡胤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不断建立自己的功绩和权力,成为后周著名的将军。
公元959年,柴荣进行了第五次个人远征,他把部队对准了北方的敌人契丹。赵匡胤和他一起带领军队。战后42日占领燕南州。然而攻下幽州时,柴荣突然病重,周军被迫回师。
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显德六年,日落时分,柴荣在周代大梁万岁堂病逝,享年三十八岁。临终时,7岁的长子柴宗逊被立为太子,把国家托付给范雎,王符为丞相,把军权托付给义兄赵匡胤。
公元960年,贤德七年元旦,失去英主的军队急需一个强有力的领袖。军士在陈桥驿站叛变,给赵匡胤披上黄袍。赵匡胤率军回朝,迫使年轻的皇帝柴宗逊让位,于是称帝,改甘源为德。那时,赵匡胤也33岁。后来,赵贬周,在废帝。
976年,开宝九年,赵匡胤突然去世,只留下“烛火斧影”的传说。
关于“石碑”的史实
一个7岁的孩子,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仅凭自己的血统,没有任何强大派系的支持(尤其是没有军方的支持),如何能留在王位上?毫无疑问,在柴荣死后,赵匡胤是当时唯一能够统一天下的人。他的登基既是当时军队建立的结果,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但是,问题是他和柴荣有(或曾经有)兄弟般的感情。他从过去并肩作战的兄弟们的孤儿手中夺取权力是不合理的。“从孤儿寡妇手中夺走世界”,历史会给他什么样的恶名!而且,居然是从他哥哥的遗孤身上拿的!
宋朝开国皇帝陷在罪恶感和罪恶感中。他终于想出了赎罪的办法。于是,就有了“石陂”的传说。
赵匡胤立了一个祖训:宋朝所有的皇帝在祭祀时都必须跪在牌位前,默念牌位上的誓言,世世代代不得违抗。然而,数百年后,誓言碑的内容在金兵大军攻入开封后才为世人所知。誓言碑上只有几行字:
“不要杀士大夫;
“凡柴的子孙,有罪不得罚。就算有谋反的大罪,也不能牵连全家。你只能在监狱里被处死,不能在城里被杀死。
“我不会祝福那些不按照这个训练的人!”
果然,的誓言得到了大宋皇帝的遵守,柴的后代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没有出现一般朝代常见的上一代全家被杀的悲剧。(其实在:林中“小旋风”柴进是柴的后代。他的宅邸里收留了许多梁山好汉,那是宋太祖送给他的“丹书铁券”——避死金牌。)
当然,赵匡胤的做法也很巧妙,既安抚了前朝皇室,又向天下百姓展示了他的宽宏大量。难怪田中给了他“非常睿智”的评价。
周世宗柴荣生活中的两三件事
宋太祖·赵匡胤的事迹广为人知。不过,在这里我要介绍一下鲜为人知的周世宗柴荣。
周世宗柴荣(921-959)出身低微,只是因为他的姑姑嫁给了后来成为唐朝特使的郭威,他才进入了权力中心。15岁参军,24岁当将军,33岁当皇帝。然而,他在任仅7年就去世了。在位期间,他的睿智和谢先生令人惊叹,被称为历史上“五代第一贤王”。
公元955年,柴荣派赵匡胤攻打南唐。由于南唐守将刘仁蛤蟆死守,守州城久攻不下,周军围城一年,屡次将南唐援军击退在城外。刘仁癞蛤蟆知道守不住寿州,他因焦虑而中风。众将抬出城投降周军,柴荣见刘忠心耿耿,临终时封他为大官。显然,这是出于政治需要。
公元957年,柴荣和赵匡胤共同前往南唐。南唐统帅张延清在攻打滁州时,誓死杀死了想投降的儿子,把他们弄哭了。周军撞上了城墙,但张延清率领军队在巷战中死亡,他的士兵都因此而死。在这场战斗中,周军伤亡惨重。柴荣之怒而屠城,为戒天下敢与周军玉石俱焚。
●956-957年间,柴荣在发动对外战争的同时,对内开始了一系列改革;
1.首先,考虑到当时佛教在民间广泛流行,很多人为了逃避兵役而出家,大量使用金属铸造佛像,导致军队缺兵,军械制造得不到足够的原材料。面对这种情况,周世宗毫不犹豫地实施了“灭佛”行动,遭到了全世界的唾骂。除了少数古刹,数以千计的寺庙被强行拆除,佛像被熔化铸造成武器,僧侣被贬为庸俗。几乎所有人都反对这种不人道的做法,世宗回答说:“平定乱世,是几代人的伟大功绩。佛教曾说:对世界有益,手和眼还能布施,一尊铜像怎么够!”所有人都无言以对。
2.由于后周人口增长过快,首都大梁房屋密集,隐患很多——不仅火灾发生频率增加,而且房屋侵占官道,车马无法通行(即违章建筑过多)。
贤德四年,柴荣下诏,拆除京城所有违章建筑,将城内坟墓全部移至城外重新安葬,让死者腾出空间给生者。当然,这种做法更是遭到了人们的批评和唾骂。不过,听完大臣如实说出百姓的抱怨,柴荣微微一笑,答道:“我怎么不知道这会遭到全体百姓的抱怨呢?只是随着国家的发展,总要有人做这样的事——现在你们都觉得没必要这样扰民,但这种做法的好处几十年后就会看到...那就让我当植树人吧,所有的非议都由我来承担,好让后人乘凉!”
果然,日后赵匡胤统一天下后,考虑到大梁已经改造,可以承担一国都城的责任,并没有大张旗鼓地新建都城,而是继续使用,只是改名为开封府。
3.史书(《子建史》、《五代史》)中也曾提到,有一次周试图派兵从水路进攻南唐,但长江到淮河有一段河道无法疏浚,负责人告诉我,由于长江水位比淮河高,一旦疏浚,必然倒灌,无法安全施工。世宗看了,亲自去观看。几天后,他颁布了一项法令。其实有详细的施工方法,工匠们依法执行。果然,江面安全疏通,周军得以出征。
(从这一点来看,世宗的才华可以用惊人来形容,但亲自过问这样的事情也不一定过分。事实上,柴荣“动手”的做法是出了名的,很多大臣都上书劝他。但柴荣还是喜欢绕过下属,直接问政。)
世宗死时只有38岁。有人说他死的早,是因为做了上面一些不人道的事,被上天诅咒了。但是,我觉得,真正害死他的,只是他的动手风格。一个人能有多少能量?这种问题问得再细,总有一天你的心也难免会跑出来——就像诸葛亮一样!)
公元959年,周世宗和柴荣打破了“先南后北”的战略。当他们在南唐得到淮北之地后,毅然调兵北上,直指契丹,旨在夺回十六州。后世理论家认为周世宗敢于直面强敌,才华横溢,果断果断。宋太祖和赵匡胤一直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他们虽然平定了各方割据势力,但终其一生都未能夺回十六州,导致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的长期威胁,宋朝四百多年来一直很弱。但也有人认为天下刚统一,百姓早就盼着和平,不想轻举妄动对辽朝开战。周世宗坚决果断,而宋太祖稳健务实。
●柴荣继位后,终于有机会实现自己之前的野心。他曾问华山道士陈川:“我的寿命是多少?”陈曰:“陛下尚有三十年。”柴荣熙说:“既然如此,那就十年开天辟地,十年休养生息,十年实现太平。”然而,他即位仅七年,甚至整个世界还没有被消灭,周世宗就去世了,留下了许多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