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想综合运用详细的人文,地理位置,极地介绍!!!急用!!!好吧,可以加分。

地理简介:

北极是指地球自转轴的北端,也就是北纬90°的点。北极地区是指北纬66° 34 '的北极圈内靠近北极的地区。北冰洋是一个巨大的冰冻海洋,被北美和亚洲北部的许多岛屿和沿海地区所包围。冰冷的海水将冰山从北冰洋带入大西洋和太平洋。北极的气候终年寒冷。冬天,太阳总是在地平线以下,海水完全结冰。在夏天,温度上升到冰点以上,北冰洋的边缘融化,太阳在天空中悬挂几个星期。北冰洋盛产鱼类和浮游生物,为夏季在此筑巢的数百万只海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也是海豹、鲸鱼和其他海洋动物的食物。北冰洋周围的大部分地区相对平坦,没有树木生长。冬天,地面结冰,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夏天,雪融化,表土融化,植物生长开花,为驯鹿和麝牛等动物提供食物。同时,狼、北极熊等食肉动物也靠捕食其他动物生存。北极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几千年来,因纽特人(原名爱斯基摩人)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最近,这里发现了石油,所以许多人从南方来到这里工作。

1909年,罗伯特·皮耶里和弗雷德里克两个美国人都声称自己最先到达了北极,但谁也拿不出有力的证据。从那以后,各种研究证明,皮耶里至少到达了离极点几千米的地方。

北极地区的范围

北极是指北纬66度34分以北的广大地区(北极圈),也称北极地区。北极地区包括极地北冰洋、边缘陆地沿海地带和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围的针叶林带。如果以北极圈为北极的边界,北极地区总面积为21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平方公里。还有一些科学家,从物候学的角度,以7月份的平均等温线10℃(海洋在5℃)作为北极地区的南界。这样,北极地区总面积扩大到27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如果以植物种类分布来定义北极,将所有的针叶林带都纳入北极,北极地区的面积将超过4000万平方公里。北极地区的边界是什么,北极周边国家的标准并不统一,但大多数人习惯于从地理的角度把北极圈作为北极地区的边界。

北极地区是一个冰雪的世界,但由于洋流的运动,北冰洋表面的海冰总是在漂移、开裂和融化,所以不可能像南极大陆那样经过几百万年的时间积累上千米的冰雪。因此,北极的冰雪总量仅接近南极的1/10,且大部分集中在格陵兰岛的大陆冰盖,而北冰洋、其他岛屿及周边陆地的永久冰雪仅占一小部分。

北冰洋的大部分表面终年被海冰覆盖,是地球上唯一的白色海洋。北冰洋海冰平均厚度为3米,冬季覆盖海洋总面积的73%,约1000 ~ 11万平方公里,夏季覆盖53%,约750 ~ 800万平方公里。北冰洋中部的海冰已经存在了300万年,属于永久性海冰。

北冰洋的冬天从6月11到第二年的4月持续6个月。五月,六月,九月,65438+十月属于春秋两季。夏天的时候,只持续七八个月。5438年6月+10月平均气温在-20 ~-40℃之间。最温暖的八月平均气温也只有零下8度。北冰洋极点附近漂流站测得的最低温度为-59℃。由于洋流和北极反气旋的影响,北极最冷的地方不在北冰洋中部。西伯利亚维尔霍的扬斯克录得-70℃的最低气温,阿拉斯加的勘探者也录得-62℃的最低气温。

越靠近极点,极地的气象气候特征越明显。在那里,一年只有一天一夜。即使是盛夏,太阳也只是挂在遥远的南方地平线上,泛着惨淡的白光。太阳从不超过23.5度升起,它绕着这一望无际的白色世界缓缓移动。几个月后,太阳的轨迹逐渐接近地平线,于是北极的傍晚季节开始了。

在北极,太阳永远不会在高空升起,即使在盛夏,它的上升角也不会超过23.5度。北极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为100-250毫米,在格陵兰海域可达500毫米。降水的主要形式是夏雨。

北极简史

古代中国人在北极。

古爱斯基摩人向北迁徙后,中低纬度地区发展起来的古文明逐渐开始思考他们生活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当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地图是考古学家挖掘出的巴比伦粘土地图。这幅画描绘了公元前2800年前巴比伦的世界。环形的河流环绕着圆形的地球,而巴比伦位于世界的中心。

古老的中华民族也经历了“以我为中心”的阶段。汉族人把轩辕黄帝当祖宗崇拜,后来发生了大洪水。他的孙子鲧从天帝那里偷了“休耕土”为民治水,事业未完就被天帝杀死。鲧的儿子禹继续完成了他父亲的事业,也就是著名的“大禹治水”故事中所说的。然而,中国神话中的大禹不仅是一位为民治水的英雄,还是一位周游世界的探险家。治水工程完成后,大禹派太张神带着他的脚步勘察大地。太张从东极走到西极,测得23.35万里,75步。大禹还派天神竖亥从北极到南极,用一根长约6英寸的竹片“suan”测量地球。结果和东西方的距离完全一样。由此可见,人居住的地球应该是方形的,而他们处于一个被四海包围的方形地球的中间,所以逻辑上称自己为“中心之国”,也就是中国。

后来大禹亲自去地平线探险,顺便开展外交活动。他去过东方的“扶桑”,那里太阳升起;我去过原野、金九、青强,和九尾狐一起爬山去过鸟谷乡、黑池乡、青丘乡。他南下焦头烂额,越过极热的九阳山,到达羽国、裸民国、亡灵国。向西,去过三清鸟太后居住的“三险山国”,见过只喝露水不吃五谷杂粮的人。我也去过满是黄金的“金山”,见过“怪脑人”和“一臂三面人”。去过北方的“灵正国”和“残荣国”,路过积石山拜访过玉江,玉江也是海神和风神。与玉江告别后,大禹打算回家,但他在暴风雪中迷路了。他反而越走越北,最后到了一个叫“终北国”的地方。这部《最后的北极之旅》可能是中国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关于北极探险的文字记录。虽然这个记录来自于神话故事,虽然大禹的足迹当时可能还没有到达北冰洋的岸边,但这毕竟是炎黄子孙五千年文明史中与北极有关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笔。

古希腊人在北极。

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文明人类将目光投向北极,最早是从古希腊开始的。

因为据说北极圈是古希腊人最先确定的。他们发现天上的星星可以分为两组,一组在世界的北方,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另一组靠近天顶和南方,它们只随季节周期性出现。两组恒星的分界线是大熊星座画的圆,而这个圆恰好是北纬66° 33 '的纬度圈,也就是北极圈。

事实上,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2-500年)和他的学派极其鄙视地球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说法,他们的哲学思想使他们坚信,地球只有是球形才是完美的,才能满足“宇宙和谐”和“数”的需要。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 ~ 322年)奠定了“地球”概念的基础。他甚至考虑到,为了平衡北半球的大片土地,南半球应该有一块大陆。而且,为了避免地球“头重脚轻”、大头(北极)朝下的尴尬局面,北极周围的区域应该是比较轻的海洋。

于是,2000多年前,一位名叫比泽阿斯的希腊人勇敢地扬帆起航,开始了文明人类对北极的第一次冲击。他花了大约六年的时间完成了这次航行,他到达了尽可能往北的冰岛或挪威中部,可能进入了北极圈。公元前325年,贝齐阿斯回到马赛(今马赛)。

冰岛和格陵兰的发现

比泽斯之后1200年,公元870年,一位名叫奥塔的古代斯堪的纳维亚贵族第一次绕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北端的海角,绕过科拉半岛,进入白海。与太田差不多同时,一个叫洛基的挪威人被派往西北寻找新大陆,发现了冰岛。

格陵兰岛的发现者是一个名叫红脸埃里克的挪威海盗。在冰岛连续发生两起谋杀案后,他被驱逐出境,当时冰岛属于挪威管辖。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只好把家人和所有东西都装进一艘没有篷盖的小船里,抱着一丝希望,硬着头皮向西划去。经过相当艰难的航行,他终于看到了一块陆地。当时气候正处于全球小暖期(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暖期”)的最佳阶段,这可能会使格陵兰这样的高纬度地区成为适宜生命生存的环境。红脸埃里克在那里住了三年,觉得是块好地,于是决定回冰岛招募移民。为了让这个地方听起来更吸引人,他给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格陵兰,绿色的土地。当然,那时候格陵兰岛南部沿海地区的夏天大概真的是一片绿色。果然,一批批移民带着他们的财产和牲畜飘洋过海来到这里。

此后,格陵兰岛蓬勃发展。高峰期有280多个千人居住区,17座教堂。不仅与欧洲建立了贸易关系,教皇甚至派人去征收教区税。

然而,500年后,公元1500年左右,随着世界气候再次波动(进入小冰期),那里的天气变得寒冷,于是这个曾经繁华的世外桃源逐渐进入沉寂状态。人类在北极活动的这一时期可以称为自发的区域发现时期。

北极航线时期

北冰洋东北和西北航线的发现

凯尔·波洛的中国之行让西方人相信,中国是遍地黄金、珠宝如山、美女如云的人间天堂。于是,西方人开始寻找通往中国的最短路线——海上丝绸之路。当时欧洲人认为,只要从挪威海向北航行,然后沿着海岸向东或向西航行,就一定能到达东方的中国。因此,中世纪北极探险的历史与北冰洋东北和西北航线的发现密不可分。

1500年,葡萄牙兄弟考特瑞尔沿着欧洲西海岸向北航行到纽芬兰。第二年,他们继续北上,希望找到通往中国的道路,但却一去不复返了,他们成为了第一批为“西北路线”而献身的探险者。

从1594,荷兰人巴伦支开始了他的三次北极之旅。1596年,他不仅发现了斯匹次卑尔根岛,还到达了北纬79° 49’’的地方,创下了人类北移的新纪录,成为第一个在北极过冬的欧洲人。1597年6月20日,年仅37岁的巴伦支死于一个漂浮的冰块上,死于饥饿、寒冷和疲劳。

1610年,一个受雇于商业勘探公司的英国人哈德逊,带着他的“发现”号船向西北航道发起了进攻,他们后来到达了以哈德逊命名的海湾。不幸的是,22名探险者中,9人被冻死,5人被爱斯基摩人杀死,1人病死,只有7人活着回到英格兰。

1616年春天,八分指挥小发现再次北上。这是该船第15次进入西北未知水域,发现了开阔的巴芬湾。

1725 65438+10月,彼得大帝任命丹麦人白令为俄国探险队队长,完成“确定亚洲和美洲是否相连”的艰巨任务。白令和他的25名队员离开彼得堡,自西向东穿越俄罗斯,行程8000多公里,抵达太平洋海岸。然后,他们从那里登上一艘船,向西北方向航行。在随后的17年里,白令完成了两次极其艰难的探险。在他的第一次航行中,他绘制了堪察加半岛的地图,并成功通过了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之间的航道,也就是现在的白令海峡。在1739开始的第二次航行中,他到达了北美西海岸,发现了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正是因为他的发现,俄罗斯对阿拉斯加的领土要求得到了承认。然而,超过100人死于这两次远征,包括白令本人。

1819英国人帕里船长坚持在冬天冲进冰冻的北极海域,差点打通西北航道。虽然他们失败了,但是他们发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北极冰盖在不停地移动。他们在浮冰上走了61天,吃苦耐劳,走了1600公里,实际上他们只前进了270公里。这是因为冰盖的移动方向与它们的方向相反。当它们向北旅行时,冰原会带它们去南方。结果,他们只到达了北纬82° 45′。

1831 6月1日,英国著名探险家约翰·罗斯和詹姆斯·罗斯发现了北磁极。

5月1845,19日,大英帝国海军部派遣经验丰富的北极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爵士开始第三次北极航行。全队129人在三年多的艰苦跋涉中死于饥寒交迫和疾病。这场毫无生机的探险是北极探险史上最大的悲剧,但富兰克林爵士的英雄行为和奉献精神却让后人大为景仰。

1878年,芬兰瑞典海军上尉路易·潘·朗德尔率领一支30人的国际探险队,由俄罗斯、丹麦和意大利海军人员组成。织女星等4艘勘探船首先开通了东北航线。

1905年,后来征服南极的挪威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成功开辟了西北航线。他们的成功为寻找北极东方之路的努力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现状

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冰川快速融化,使得北冰洋的冰川一步步与欧亚大陆和美洲失去联系。虽然这对海洋运输来说可能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将导致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新航线,但北极冰川的融化也可能导致加拿大和美国之间的领土争端。据联合国和加拿大政府的专家称,北极附近的气温上升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区的两倍。到2050年,船只可以在加拿大北部夏季航行。

这种情况可能会使伦敦到东京的海上航程减少到16000公里。从伦敦经苏伊士运河航行到东京需要21000公里,经巴拿马运河航行需要23000公里。从15到17世纪,许多海洋探险家试图从极地海洋地区向西北方向前往亚洲,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遇难了。但现在全球温室效应可能会开辟新的航道,越来越多的极地海洋区域没有冰。

探索

直到19世纪末,虽然有许多航海家试图到达北极,但他们并没有把北极作为当时的直接目标,而只是把北极作为通往东方的必经之路。然而,超越北极点毕竟是他们最大的光荣梦想,而这个梦想的实现随着北极航线的开通变得更加迫切。在新一轮的超越北极比赛中,国家荣耀和体育冒险精神已经超越了商业利益。更重要的是,现代科学考察活动也开始渗透到北极考察活动中。在北极之外徒步旅行的荣耀属于美国探险家罗伯特·皮里。他在23年中多次造访北极,最终在1909年4月6日10时将美国国旗插在北极的海冰上。1937年,两个苏联人第一次乘飞机在北极着陆。从北极航线的开通到超越北极点的过程可以称为北极探险时期。

北极名称的由来

随着你从赤道向北走得更远,你会发现天上的星星在你的头顶上越挂越高。直到你发现北半球最大的星座——大熊座(中国称之为北斗七星)就挂在你的头顶上方,你的位置就是北极。所以古希腊人说北方的时候总是和熊——阿克托斯联系在一起。北极的名字“北极”的意思是“熊站在头顶的地方”。

爱斯基摩人的祖先来自中国北方,大约在1万年前从亚洲穿越白令海峡来到美洲,或者穿越了冰冻的海峡大陆桥。爱斯基摩人属于东亚民族,与美洲印第安人不同,他们更具有亚洲人的特点。他们与他们的亚洲同时代人分享一些文化特征,例如使用火、训练狗和一些特殊的仪式和医疗方法,以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大部分首领都是萨满,一夫一妻制。有石屋,木屋,雪屋。房子一半在地下,门口极低。狗一般是用来拉雪橇的。主要从事陆上或海上狩猎,辅以捕鱼和驯鹿。以猎物为主要生活来源:以肉为食,以皮毛为衣,以油为照明和烹饪,以骨头和牙齿为工具和武器。男人打猎和建造房屋,女人制造皮革和缝纫。我们使用了现代化的渔猎工具,用摩托艇从事海上狩猎,从事皮毛贸易。受白人文化影响,格陵兰80%的人都搬到了小城镇。贫富分化,美国爱斯基摩人已经有个人资本家了。

生活在从白令海峡到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和格陵兰的北极圈内的一群蒙古人。身体上和文化上都适应了北极的生活。脸宽,颧骨突出,眼睛有皱纹,四肢短,躯干大。它不仅有这种形状,而且在生理上也适应寒冷。但外鼻更突出,上下颌骨水平拉伸强烈。因为颅骨中线像龙骨一样凸出,所以面部外观呈五边形。因为克服了极端的环境生活,引起了人类学的关注。

民族历史

爱斯基摩人是北极土著居民中分布最广的族群,其生活区域从亚洲东海岸向东延伸至拉布拉多半岛和格陵兰岛,主要集中在北美大陆。通常西方人把爱斯基摩人分为东爱斯基摩人和西爱斯基摩人。西部的爱斯基摩人是指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西北部和加拿大西北部麦肯齐三角洲的因纽特人。这些地区的爱斯基摩文化深受邻近地区的亚洲和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影响。

东部的爱斯基摩人是指北美北极地区中部和东部说因纽特语的居民。在西方人眼里,他们是典型的爱斯基摩人。东部爱斯基摩人的分布面积占整个爱斯基摩人居住面积的3/4,而人口只占1/3。由于东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不如西部地区丰富,所以今天西部地区的爱斯基摩人比东部地区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更高。爱斯基摩人居住在分散的地方,地域差异很大,所以也有很大的文化差异。当人们不分青红皂白地称他们为爱斯基摩人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爱斯基摩人实际上说的是不同的语言。当然,这些语言都属于同一个语系,也就是艾斯克兰特语。人们认为这个语系与东亚的一些语言有关,但至今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

“爱斯基摩人”一词最早是印第安人称呼的,即“吃生肉的人”。因为历史上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矛盾很大,所以名字明显含有贬义。所以爱斯基摩人不喜欢这个名字,而自称“因纽特人”或“因纽特人”,在爱斯基摩语中是“真人”的意思。

爱斯基摩人都很矮,黄皮肤黑头发,跟蒙古人挺符合的。近年来的基因研究发现,他们更接近藏族。

爱斯基摩人通过两次大迁徙从中国北方进入北极地区。经历了14000多年的历史。爱斯基摩人的祖先来自中国北方,大约在1万年前从亚洲穿越白令海峡来到美洲,或者穿越冰冻的海峡大陆桥。他们与他们的亚洲同时代人分享一些文化特征,例如使用火、训练狗和一些特殊的仪式和医疗方法。因为天气恶劣,环境恶劣,它们基本都是在死亡边缘挣扎,能存活繁衍至今,真的是奇迹。他们要面对长达数月甚至半年的黑暗,要抵御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和暴风雪,夏天要在汹涌澎湃的大海中狂奔,冬天要在漂流的浮冰上挣扎,要用仅有的一条独木舟和简单的工具与地球上最大的鲸鱼搏斗,甚至要用长矛甚至赤手空拳与陆地上最凶猛的动物之一北极熊搏斗。一旦它们抓不到猎物,全家、全村甚至整个部落都会饿死。所以应该说,在世界各民族中,爱斯基摩人无疑是最强壮、最顽强、最勇敢、最顽强的民族。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爱斯基摩人虽然生活自由,不受外人打扰,但发展变化极其缓慢。没有钱,没有货物,没有文字,甚至连金属都很少。那是完全封闭的自给自足,是真正的自然经济,类似于人类历史上的新石器时代。直到16世纪,西方带枪的猎人才发现他们的存在。于是,毛皮商、捕鲸者、传教士接踵而至,原本冷清的北极突然变得热闹起来,“爱斯基摩人”这个名字频频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报纸上。

这些外来者带来的两件事对爱斯基摩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是金钱,金钱使爱斯基摩人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第二,疾病使爱斯基摩人的数量减少了很多。

目前,树线以北(由于气候寒冷,不可能再往北种树,有人把这条线而不是北极圈作为北极的分界线)的当地居民不到65438+万,而外来居民越来越多。生活在阿拉斯加北坡自治区的爱斯基摩人真的很幸运,因为这里有美国最大的两个油田,他们每年可以从石油公司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尽管如此,他们仍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主要靠打猎。有些人即使有工作也能赚到不错的薪水,但还是要靠打猎来解决家人的温饱问题。虽然有时候会吃熟食,但总觉得生肉吃起来更刺激,既能御寒,又能充饥。

今天和过去不一样了。爱斯基摩人的生活已经相当现代了。冰屋,他们曾经居住的冰屋,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有下水道和取暖设备的木屋;由海豹皮制成的船Umiak也进入了博物馆,并被水上摩托艇取代。狗拉雪橇很少用,所以狗失业,因为大部分人用汽车;为了抵御冬天的严寒,虽然动物皮还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上面覆盖着非常漂亮的尼龙布。孩子可以就近上学,直到高中毕业;成年人下班后也可以坐在家里看电视听广播。总之,爱斯基摩人在这几十年里从相当原始的传统生活一跃成为现代文明,其速度之快,变化之大,不能不说是历史上的奇迹。

爱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的民族关系最为密切,他们是北极和北极附近土著人的主要组成部分,范围包括格陵兰岛、阿拉斯加、加拿大甚至俄罗斯最东部(西伯利亚)。

目前已知最早的爱斯基摩文化出现在阿留申群岛的乌姆纳克岛上。据记载,大约是3018 230年前。20世纪末,估计爱斯基摩人约有117000人,其中格陵兰和丹麦有51000人。阿拉斯加有43000人;加拿大有21,000人;剩下的大概是西伯利亚1600人。

南极

南极被称为第七大洲,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的洲,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土著居住的洲。南极大陆总面积654.38+03.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和印巴次大陆面积的总和,在世界各大洲中排名第五。整个南极大陆被巨大的冰盖覆盖,平均海拔2350米。南极洲有220多种矿物。

南极洲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冷库”,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淡水储存地,拥有地球上约30%的淡水资源。

南极洲曾经是古冈瓦纳的核心。大约65438+8500万年前,古冈瓦纳分为非洲、南美洲、印度和澳大利亚,并相继从它们中分离出来。大约6543.8+0.35亿年前,非洲-南美洲板块一分为二,形成了非洲板块和南美洲板块。大约5500万年前,澳大利亚板块终于从古冈瓦纳大陆脱离,向北漂移,只剩下南极洲。东南极和西南极在地质上有很大的不同。东极是一个古老的盾,可以追溯到大约30亿年前。西南极由几个板块组成,在地质年龄上比东南极年轻很多。

南极洲的海岸线长约24700公里。

边缘海和岛屿南极洲的边缘海包括属于南大西洋的贝林斯高更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主要岛屿有奥克兰、布维、南设得兰群岛、南奥克尼、阿德莱德、亚历山大、彼得一世、南乔治亚、爱德华王子和南桑威奇群岛。

地形:横贯南极洲的山脉将南极大陆分为两部分。东南极洲,面积很大,是古老的地盾和准平原,横贯南极山脉,在地盾边缘绵延;西南极洲是一个由山脉、高原和盆地组成的小型褶皱带。东西之间有一个沉降带,从罗斯海一直延伸到威德尔海。南极洲是地球上最高的洲,平均海拔2350米。最高点是玛丽伯德地的罗宇胜山,海拔5140米。这块大陆几乎完全被冰雪覆盖,冰层的平均厚度

1880米,最厚4000多米。大陆周围的海洋中有许多高大的冰障和冰山。全大陆只有2%的土地常年不被冰雪覆盖,被称为南极冰盖的“绿洲”,是动植物的主要生存场所。绿洲上有山峰、悬崖、湖泊和火山。南极大陆上有两座活火山,分别是欺骗岛上的欺骗岛火山和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火山。欺骗岛火山在1969年2月爆发,使得那里的科考站瞬间化为灰烬。直到现在,人们仍然对此心有余悸。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极寒、强风和干燥。全大陆年平均气温-25℃,内陆高原平均气温-56℃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已达-89.8℃,是世界上最冷的陆地。全大陆平均风速为17.8米/秒,沿海地面风速往往达到45米/秒,最大风速可达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风力最强、风力最大的地区。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250毫米,仅大陆边缘地区可达500毫米左右。全大陆年平均降水量55毫米,大陆年降水量只有30毫米左右,极点附近几乎没有降水,空气非常干燥,被称为“白色沙漠”。

季节和昼夜南极洲每年分为寒冷和温暖的季节。4月-65438+10月为冷季,11-3月为暖季。极地附近的寒冷季节是极地夜晚,此时的南极圈附近经常出现耀眼的极光;在温暖的季节,另一方面,它是极端的一天,太阳总是斜着照射。

南磁极和难以接近的磁极南磁极是地磁南极。在1985,南磁极的位置大约是东经139 24 ',南纬65 36 '。“难以到达的极点”是以南纬82度、东经55-60度左右为中心的高地。由于地势较高,它已成为大陆冰川外流的主要冰分界线,是一个难以接近或到达的地区。

根据1961年6月通过的国际南极条约,冻结了上述9个国家对南极洲的领土主权要求,规定南极洲只能用于和平目的。可以说,南极洲现在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而是属于全人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加入1983。

科学研究站

目前,已有26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科考站,在南极建立了150多个科考基地。根据其功能,这些众多的研究站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常年科考站、夏季科考站和无人自动观测站。其中常年科考站50多个,中国的昆仑站、南极长城站、中山站都是常年科考站;南极约有100个夏季科考站,其中70 ~ 80个经常使用。中国在南极没有夏季科考站。

.....太多了。南极不全,可以自己参考百度百科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