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所有关于云南彝族的资料?

擅长使用弩的民族——彝族

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57万多。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彝族自治州的泸水、福贡、公山、兰坪等县。其余分布在云南省的中甸、德钦、未夕、丽江、永胜、华坪、宁蒗、漾濞、腾冲、龙川、瑞丽、梁河、泸西、临沧、耿马、楚雄、元谋等30多个县,以及四川省的西昌、木里、盐源、盐边、元谋等地。与汉族、彝族、白族、纳西族等民族杂居。

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祖先曾经生活在金沙江两岸。16世纪后,开始迁入怒江和德宏。氏族名称从唐朝开始就在历史上出现了。作为一种民族音译,“苏俪”、“苏俪”、“吕布”、“李越”、“李索”、“苏俪”、“苏俪”等词在历史上有过不同的写法。

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傈僳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先后使用了三种语言。一种是西方传教士创造的拼音文字,一种是未夕县农民创造的音节文字,一种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创造的拉丁字母文字。

彝族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食是玉米和荞麦。我喜欢喝茶,喝酒,吃肉。房屋多为干栏竹木结构的二层小楼,也有平房式的木屋或木屋。服装因地而异。男人们穿着亚麻长袍和及膝的黑色裤子。戴上黑色、白色或蓝色的发带。女人通常穿直排扣的衣服和百褶裙。头戴串珠帽“Ole”或各种由海贝和珊瑚珠组成的包头。以前因为服装颜色不同,有“白”“黑”“花”等俗名。

彝族善歌善舞,文化艺术丰富多彩。主要节日有浴会、新年品鉴节、广季、新年快乐等。信奉原始宗教。20世纪初,一些西方传教士进入怒江、德宏地区,传入基督教。

彝族人民勤劳勇敢。历史上,为反抗阶级剥削、民族压迫和英国、日本等外国侵略者的入侵,奋起进行了多次可歌可泣的斗争,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西南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个充满爱的头饰——“Ole”

彝族主要居住在滇西、滇西北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沿岸的河谷坡地。过去因为亚麻衣服的颜色不同,分为白、黑、花三种。居住在福贡和公山地区的白、黑僰族的年轻姑娘喜欢用饰有白色小贝壳的红线扎辫子,而已婚妇女则喜欢戴“Ole”和串珠帽。

“Ole”由珊瑚、材料珠、海贝和小铜珠制成。制作方法是:首先选取十几个直径2厘米左右的白色贝壳,在上面钻上小孔,穿成一个可以罩住后脑勺的圆套。在壳圈上半部的壳下系一个小铜珠,然后把小铜珠交叉成一串。这样就形成了后脑勺以海贝、额头以铜珠为上下两侧,以红白珊瑚和珠子为中心的帘式半月形珠帽。戴在头上刚好能盖住头骨和两耳的太阳穴。女人穿上“Ole”,头顶的海贝像银月,下面的珠子像捧月的星星。底部的铜珠,镶嵌在额头上,金光闪闪,给人一种美和尊贵。

关于“Ole”,彝族民间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古时候有一年大旱,河水干涸,庄稼被烤焦,饥饿夺去了无数生命。一对彝族青年男女在密斯神的指引下,定居在一个美丽的地方。男的追山打猎,女的管家务,两人渐渐发展出爱情。虽然他们很努力,但他们的生活仍然很艰难。男青年穿的简陋的兽皮衣服已经不能遮体御寒了。姑娘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所以我决定为这个年轻人织一套舒适合身的西装。她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荨麻,然后不停地撕、煮、漂、捻线。经过许多日日夜夜,她终于织出了一件条纹亚麻长袍。看到心爱的姑娘为自己不知疲倦地工作,山风吹来,她不时被散落的头发遮挡,眼里时常流下泪水。年轻人心想,你能做一顶帽子来遮住女孩的黑发吗?一天晚上,月亮很高,他看着天空,想如果他能用像月亮一样洁白光滑的东西做一顶帽子,把女孩打扮成月亮下的青山,那该多好啊!于是,他跑遍了千山,终于如愿以偿地在唐古拉山脚下找到了贝壳。他用女孩搓的麻线,把地上的贝壳串成白色和红色的树果,做了一个美丽优雅的“Ole”。在一个收获的中秋之夜,小伙子捧出“Ole”,借着月光戴在姑娘头上。女孩拿出她的礼服给男孩穿上。两人深情款款,最终结成终身伴侣,生子繁衍。从此,恋爱中的彝族男青年必须做一个“Ole”,送给心爱的姑娘作为爱的信物。女孩也应该自己织一件礼服,还给她的爱人。这种习俗代代相传。

真心切“同心酒”

和很多民族一样,彝族同胞也喜欢喝酒。他们的酒有两种,水酒和烧酒,以前都是自己酿的。

水酒是一种发酵酒。制作方法是:首先将玉米、高粱、荞麦粉或稗草等原料捣碎、蒸熟、晾凉,与药酒混合,然后放入大锅中自然发酵七八天。饮用时,加水过滤。此酒微浊,乳白色,酒精度低,醇香微甜,具有健脾开胃、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功效。一直深受彝族人民的喜爱。

Soju在英语中被称为“李记”,是在一个罐子里从发酵的废水中蒸馏出来的。这种酒清澈透明,度数很高,比水酒更麻辣爽口。

你们这些人认为“无酒不成礼”,酒是他们宴请必不可少的饮品。按照传统习俗,酒席开始时,主人要先把自己的竹杯倒满,倒一点在地上,以示祭祖。然后举起酒杯喝一点,表示酒不错,然后逐一斟满客人的酒杯,双手奉上给客人喝。

在彝族的饮食习俗中,最有趣的是喝“同心酒”。“同心酒”,又称“组合酒”、“双边酒”。指的是两个人一起拿着一桶或一碗酒,互相搂着对方的脖子和肩膀,一起张嘴,仰面喝,使酒同时流进主客双方的嘴里的饮酒习俗。喝同心酒,一般不分男女,可以在亲人、朋友或恋人之间进行。在过去,它经常被用来招待贵宾,签署誓言或成为结拜兄弟。

同心酒象征团结和友谊。在酒席上,如果你的同胞邀请你和他们一起喝一杯,说明他们对你充满信任,把你当成朋友。

广季和澡堂比赛歌会

彝族的节日很多,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广季"、"新米节"、"刀杆节"、"火把节"、"丰收节"、"澡堂节"、"拉格节"、"弓弩射党"等。

“广季”,又称“何节”。“广时”是你的音译法,意思是“一年的开始”和“新年”。这是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以前的日期是通过观察物候来确定的,所以各地没有统一确定的节日。一般在阳历1年二月底至第二年举行。1993 65438+2月,云南省怒江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决定,每年的2月20日-22日,1993,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季节,为的是让全国各地的同胞喜迎新春,共庆佳节。

节日期间一般要酿水酒,杀鸡杀猪,准备各种丰盛的食物。也要和家里的男人一样,挑几根松树枝折起来插在门口,这样可以祛病,喜庆吉祥。像汉族的习俗,我们应该在除夕夜吃团圆饭。即使有人在外地,他的家人也要给他留出座位,摆好碗筷。有些地方,从除夕开始,禁止去别人家,连分开的父子都不能交流。直到三年级以后才解除限制。在大多数地方,从一年级开始,人们聚集在打谷场或空地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如唱歌,跳舞,荡秋千和弩射击比赛。怒江地区的部分佤族同胞也会到泸水县登更澡堂参加“澡堂歌大赛”。

有意思的是,在富裕的季节,彝族同胞生产的第一块粑粑会先给狗吃。据说这是为了感谢狗“给世界带来了食物”。彝族中有许多关于狗和食物的传说。比如其中一个说古代人类浪费了数量惊人的食物,众神知道后大怒,下令把所有的食物都拿回天堂。人类正面临灭绝。就在这危急时刻,一只狗沿着杆子爬上了天宫,偷走了粮食种子,拯救了人类。

刀杆节在彝族阴历的2月8日举行,据说是为了纪念一位对彝族表现出极大仁慈的古代汉族英雄。彝族把英雄献身纪念日定为本民族的传统节日,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性仪式来表达赴汤蹈火的感情。刀棒节那天,几个壮汉先表演了“跳火”的仪式。他们光着脚,跳进烧红的煤炭中,表演各种特技。第二天,他们将36把刀刃锋利的长刀向上绑在两个20多米高的木架上,形成了一个刀梯。表演者赤手空脚爬到杆顶,在杆顶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如今,这一惊心动魄的传统祭奠仪式已演变成佤族英雄表演绝技的体育活动。

“浴池歌节”又称“春浴节”,也是彝族的传统节日活动。现在在新年的第一个月举行。位于怒江彝族自治州首府六库以北10多公里的登更、麻章河等温泉。届时,邻近县区的人们将身着盛装。背着干粮、行李甚至炊具的人成群结队地来了。平时寂静的温泉,此时到处都是帐篷,人挤人,欢歌笑语,好不热闹。过去以沐浴治病为中心的春浴节,现在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跳舞狂欢的节日。尤其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几十人几百人,弹唱诗词,寻找一个相爱的伴侣,彻夜不眠,乐此不疲。

“蒋莎埋葬情人”

“河沙埋情侣”是云南省怒江彝族自治州福贡县彝族青年的传统节日娱乐和求偶活动。它大约在每年的第一个月的第四和第五天举行。届时,青年男女将聚集在怒江畔,载歌载舞。甚至在同伴的帮助下,他在沙滩上挖了一个碉堡,把对的人抬进了“坟墓”,还假装很伤心的样子哭着,唱着丧歌,跳着舞。闹完了,我就拉对人。他们认为,通过这种活动,一方面显示了恋人之间感情的真诚和深厚,另一方面也可以埋葬附在对的人身上的“死亡”,让对的人健康长寿。

除了这项活动,福贡地区的彝族青年还将举行“头顶射蛋”的弩射比赛。比赛时,小伙子背着箭袋,拿着弩。他的心上人把一个碗扣在他头上,在碗底放一个鸡蛋(或者是一个盛有米饭和鸡蛋的木碗)作为靶子,站在几米开外。游戏开始,小伙子们不慌不忙,拉弦搭箭,扣动扳机击发,只听“啪”的一声,鸡蛋飞溅,心上人安然无恙。顿时,场上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是一场比技巧、比勇气、见真相的活动。当然,一个技术差的年轻人宁愿错过彩蛋,也不愿伤害心上人。

弩和毒箭

《明代景泰云南书志》说:“著名的栗黍...经常携带药箭和弩去猎杀动物”。《南诏野史》载:“更雄浑,即栗粟,...尤其擅长十字弓。每次你让你的妻子拿着小木盾往前走,你就从后面开枪,它不会伤害她。”这是史书中对彝族精湛弩技的描述。

在彝族聚居的高山峡谷里,曾经到处都是大片的原始森林,各种鸟兽出没于森林之中。勤劳勇敢的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明创造了各种生产工具,练就了一套抗击猛禽猛兽、适应环境、改造自然的技能和能力。弩和毒箭都在其中。

弩是一种利用机械动力来射箭的弓。彝族弩由弩体、弩板、箭槽、弓弦、弩齿和弩机组成。弩板由坚硬有弹性的岩桑木或青冈栗木制成,大小不一。弓弦由四股粗细合适的细绳缠绕而成。弩牙和弩机都是骨头做的。使用时,将坚韧的弓弦拉到弩齿处,将箭放在弩体上,瞄准目标后拉动弓弩机,利用弩板和弓弦的弹性将箭射出。

弩由竹块制成,头尖可罩一个铁箭头。尾部装有竹皮制成的三角形尾翼,可以增加飞行稳定性。有无毒普通箭和有毒箭两种。普通箭一般用来射鸟、松鼠、野鸡、兔子等小动物。对付老虎、熊、野猪等凶猛强壮的动物,必须使用毒箭。毒药是由有毒的野生植物草乌的根制成的。涂在箭尖的小沟里,就成了毒箭。这支毒箭毒性极强。当它接触到血液时,很快就会流遍全身,毒死动物。

彝族弩和箭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其形制的确定、材料的选择、箭头的安装、箭尾和箭尾的设计,都体现了各种科学原理,体现了彝族人民的科学才能和智慧。

彝族的毒箭不仅是他们传统的狩猎和生产工具,而且还被用作武器,在历代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和经济掠夺的斗争中,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和保卫祖国边疆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彝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种生产工具,弩的使用已经大大减少,但在许多体育比赛和群众娱乐活动中仍然英姿飒爽。

顶杠和秋千

彝族传统体育活动多来源于生产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集娱乐健身于一体。比较流行的有顶杠、荡秋千、爬刀杆、摔跤、削竹竿、过绳、拿石头等等。

顶吧是一项非常简单、方便、有趣的体育娱乐活动。不需要特殊的场地和设备,只需要一根木杆和一小块平地。饭后可以进行工间休息。具体形式是:用一块长约2米、碗口粗的木头做顶杠。比赛时,他们每人握住木棒的一端,在肚脐上方略推。双脚弓步,前脚站稳保持身体平衡,后脚用力向前推,身体前倾,将对手推出规定的极限,取得胜利。

这个活动虽然简单,但是要想赢,必须要有实力,有经验,有技巧。只有把两个方面巧妙地结合起来,你才能赢。比如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可以采取突然摆动身体和木棒的方法,会导致对方重心失衡,然后趁机把对方推出界外。或者利用杠杆原理,前手将顶杆微微向上抬起,后手向下压,可以达到四两公斤的奇效。

荡秋千是彝族最受欢迎、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娱乐活动。彝族的秋千分为“荡秋”、“骑秋”、“磨秋”三种。

“秋游秋千”是用绳子或藤条做秋千绳,挂在高大树木的横枝上或特制的秋千架上。挥杆方式有单人和双人两种。比赛方法是咬掉规定的叶子或挥杆最高者获胜。

“车球”因其形状像纺车而得名。“车”是由两个长方形的木架交叉而成的。交点穿过一个轴,可以在木桩上旋转。平行于轴的四个框架各绑一个吊凳。比赛方法:四人一组坐在四个吊凳上,随“车”绕轴旋转,转到地面一侧时用力蹬地,使“车”不停地转,在规定时间内转的圈数多的为胜。

“墨丘利”由一根柱子和一根横杆组成。立柱的高度约为1.5米,顶部切有一根小磨轴。横杆大概有五六米长,中间有一个小孔,可以放在立柱顶端的研磨轴上进行旋转运动。因两端旋转时像秋千一样上下摆动,又像磨盘一样四处运转,故名。使用时,横木两边人数相等,同时扶着横木躺在上面。用脚着地的人使劲蹬,秋日会飞来飞去,两头上下交替,惊险有趣。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培养人的勇敢精神。

彝族天文历。

山区民族众多,气候极其复杂。例如,怒江、碧江、福贡、公山和泸水地区,尤其是罗比雪山和高黎贡山,位于怒江两岸。怒江、澜沧江、独龙谷、山顶垂直落差4000多米,形成热、暖、冷三种不同的气候。中午在河边挥汗如雨,但是在山顶上,早晚依旧寒冷,而山腰却温和宜人。长期以来,彝族人民已经非常熟悉根据地形海拔分布的时间顺序来科学地把握生产季节和安排作物品种。他们根据山花开放、山鸟鸣叫、大雪纷飞等这种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创造了“自然历”,并以此作为物候来判断生产季节。多年来,彝族人已经习惯于把一年的四季分为:花开的三月,鸟鸣的四月,火山燃烧的五月,人饥的六月,聚集的七八月,收获的九十月,酿酒的十一月。?

据《云南北正志》“耕读靠花鸟,梅花一岁开,竹花六十岁开,以记甲子,杜鹃花雇工,雌花宜耕。”《周云龙志》说:“以冬月初一为元旦,以栗叶为年树。”

他们可以从四季的周期性变化中把握到进化过程的本质是地球的运动。并且把这种认识扩展到对宇宙的认识,得出星座每十二年变化一次,60年是一个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