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艳现在怎么样了?

谭艳的最后岁月

老铁,人民的战士,执法的天平;

老铁,一个坚强的人,是我们的灯塔;

为了社会稳定和司法公正,

你无私,燃烧生命,

你是我们的英雄。

老铁,拓荒牛,铁骨铮铮;

老铁,堂堂正正,两袖清风;

对人民充满感情,对党真诚,

你无私,燃烧生命,

你是我们的英雄。

——《老铁之歌》

165438+2004年10月28日上午10: 45,北京结核病医院。在与病魔抗争了十几年后,一颗顽强的心在亲人和同事悲伤的哭喊声中结束了最后一次跳动。带着对生命的眷恋,对亲人、同事、朋友的爱,对党和人民的爱和感恩,谭艳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告别了他孜孜不倦的审判生涯。

医生、亲戚、同事、朋友对他的离去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当死亡来临时,人们还是不希望他说再见。汗流浃背的医护人员第八次启动起搏器,希望再次为他赶走死亡。但这一次,谭艳真的永远消失了。所有值班的医护人员都围了过来,默默地给他擦洗身体,换上干净的衣服。他们早已见惯了死亡,此刻却还是忍不住落泪。多年来,病人强大的人格感染了他们。一个年轻的护士凑近他的耳朵说:“谭艳,请你走吧。谭艳,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

一名普通法官的死亡影响了千千成千上万的人。在八宝山殡仪馆,人们为这位普通的法官举行了庄严的告别仪式。当他的骨灰被运往辽宁大连时,无数陌生人在车站迎接,几十辆车紧随其后,缓缓护送他的灵柩。许多出租车司机免费接送送别的人。在网络上,帖子表达了人们发自内心的敬意和哀悼:“好法官自然是人民爱戴的!”“谭艳,愿你在另一个世界不再受病痛折磨。”“天堂里还有木槌吗?”“谭艳,旅途愉快吗?”

有些人死了,但他还活着。44岁的生命太短暂,但他给世界写下了一首不朽的赞歌,唱出了高尚无私的品格和诚实善良的人性。44岁的生命太短暂,却为这个时代树起了辉煌的丰碑,留下了永恒的光芒。

1996之后,谭艳因病不得不离开审判岗位,但他并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许多读者想知道谭艳晚年的一切。带着悲伤和崇敬,我们拜访了他的亲人和战友,收藏了他的手迹。小事看似平凡,却展现了一个高大的身影: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依然保持着* * *党员的高尚情操,依然关心着神圣的审判事业。他与病魔顽强抗争,渴望回报党和人民的关怀。铁法官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在最后的岁月里依然熠熠生辉。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对党的忠贞信念和感恩之心,成为他与病魔斗争的精神动力。真诚善良的心在言行中流露,展现了一个* * *制作人的高尚品格和光辉人性。

(1)

2004年6月165438+10月21日,谭艳燃烧的生命只是最后的余烬,随时都会熄灭。医护人员尽最大努力使他再次昏迷。与病魔抗争了十几年,现在他听到了死亡之门的重重敲门声。他有太多的话要说,但是他的气管被切开了,几个月都没有发出声音。他让在旁边等着的爱人拿个写字板过来。他瘦弱的双手颤抖着,他的笔仿佛有千斤重。汗珠滚落,字字珠玑:“我是一名普通党员,一名普通的基层法官。我只是做了一点我应该做的工作,但是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多荣誉,我也经常忐忑不安。感谢党和人民的培养和关怀,下辈子跟党走。我的生命有限,我决心把我的大好年华献给党的伟大事业。我只叹自己病重,壮志难酬……”写到这里,他浑身是汗,又晕了过去。

几个小时后,他一醒来,就又能提起笔了。伤心欲绝的妻子劝他不要写了,他却执意要写:“作为法官,诚信是我们的立命之本,公正执法是生命之魂,枉法是奇耻大辱!”又一次昏迷后,谭艳再次写道:“我这辈子有三大遗憾:一是对党的贡献太少;二是对亲人关心太少;第三,我还没有读完研究生。”

165438+10月25日,死前三天。看着疲惫的妻子和泪流满面的儿子,谭燕满深情地写道:“感谢中央领导和各级党政领导,感谢肖扬院长和法院领导。是党和组织给了我很多生命。”

临死前,谭艳让爱人找到《中国生产党章程》和《中国生产青年团章程》,分别在扉页上留言,送给* * *出生的党员妻子和* * *青年团的儿子。他给妻子的寄语是:“爱党,忠于党,鼓励丽娜。”

人在旦夕,其言不虚。熟悉谭艳的人都知道,他用心写的这些文字是他的肺腑之言。多年来,他对党的忠贞信念和感恩之心,成为他与病魔抗争的精神支柱。他还在岗位上的时候就反复说:“我的命是党给的,我活着就得为党工作。”离职后,他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一定要努力康复,才能重返岗位,报答党的恩情。

(2)

1996年7月,中央各大媒体集中宣传谭艳的事迹,“铁法官”的故事感动了千千万万善良的人们。谭燕仙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员、全国法院标兵、全国十佳青年卫士。在荣誉面前,谭艳没有居功,而是为在自己的岗位上没能回报党和人民的关怀而感到愧疚。他在日记中写道:“这些年来所做的一切,我并不想得到什么宣传和奖励,只想充实自己,在有生之年为党和人民多做一些工作。”党培养了我这么多年,现在却因为重病而有去无回,我很不安,很尴尬。”“面对这么多荣誉,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自满,要有一颗平常心。我所做的是一名党员,一名人民法官应该做的。与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必须加倍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获得多项荣誉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保持低调。有一次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只是说,“我们既然是普通人的孩子,就应该做一些无愧于普通人的事情。”他多次受到中央和有关领导的接见,但他家的墙上没有与领导合影的照片。

65438至0997年,谭艳光荣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带着激情和喜悦出席了这次盛会。他战胜病魔,在加大剂量的同时,坚持参加会议。每当工作人员劝他休息时,谭艳总是摆手:“我没事,我能坚持。”他认真听取会议报告,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和各项会议活动。每天晚上,筋疲力尽的他坚持写日记,坚持学习。大会开幕当晚,他写下2000多字的笔记,表达内心的激动和感受。

1996下半年,组织给他安排好了医疗条件,让他安心休息。在这方面,谭艳深感不安。他总是尽量不给单位和组织添麻烦。弥留之际,无言以对的谭艳在平板电脑上一再叮嘱家人:不要给单位添麻烦。不要老是打电话打扰李院长。把车放回去,不然费用太高(谭艳病危期间法院派车在医院等)。老家的人来了,我们自己出钱(谭艳病危时,老家的亲戚来京探望)。不要买高档食品,只买普通食品(谭艳最后几个月只能喝蔬菜汁和果汁)。买东西必须花自己的钱,不能用公款。

直到去世的最后一刻,他才想起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党员,一名普通的人民法官,只能为党建功立业,不能奢望什么。朝廷筹备了他的葬礼,打算把他葬在美丽的大连名人园。奄奄一息的谭艳坚定地告诉妻子贾丽娜:“那里太贵了,所以不要去。这花了国家很多钱。我们是普通人的孩子,不是名人。”贾丽娜遵从了他的遗愿,为他选择了一个普通的墓地。她说,谭艳喜欢和普通人在一起,让谭艳长期睡在这里,这样他会更踏实和安心。

(3)

无私奉献是谭艳精神最感人的一面。在病床上的岁月里,谭艳最大的愿望仍然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回报社会。

1998年期间,长江、松花江流域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洪水,谭艳时刻关注灾情。他不顾天气炎热,亲自到开发区管委会大楼,满怀深情地捐了2000元。1996 65438+2月,大连开发区一家企业怀着敬意向他捐款2万元,希望他用这笔钱买些营养品。在京住院的谭艳立即给妻子打电话,恳切嘱托:“公司的心我收了,钱却转到了开发区一中。这笔钱可以为贫困家庭的学生解决一些困难。”大连开发区妇联代表全区妇女向他捐款1000元。他写了一封感谢信:“请用这1000元钱给少年宫的孩子们买些书刊,让开发区的孩子们得到更多更新的知识。”1998当选大连十大名人。当场向普兰店市一所希望小学捐赠奖金1000元。

周晓超是大连市春德小学的学生。他的父亲去世了,他的母亲独自抚养三个年幼的孩子。1998年秋,谭艳得知周晓超的情况后,决定与他结对子,并一次性支付了他六年的全部学习费用。他不顾病痛,带了很多学习用品,在爱人的帮助下,去了周晓超的家。他抚摸着周晓超的头说:“你妈妈不容易。你必须努力学习。只要我还活着,我就尽力给你提供教育。”这些年来,他一直关注着周晓超的成长。直到弥留之际,他还告诉爱人贾丽娜,回到大连后要立即去看望周晓超。

(4)

谭艳在同学、同事和朋友中一直很受欢迎,这是因为他的正直和高尚,以及他的无私和善良。他的内心充满了深深的爱:爱党,爱法庭,爱家人,爱同事,爱朋友,爱所有人。谭艳去世后,很多和他有过接触的人回忆起他,都忍不住哭了:“谭艳真是个好人!”“他性格内向,不轻易表达,但心里总是装着别人,对关心和帮助他的人充满感激。人们可以从很多细节中看出他透明的内心。

2003年底,病危的谭艳被剖腹,说不出话来。但他很快学会了用手机发消息,经常通过消息感谢同事朋友的关心。他对那些曾经关心过他,帮助过他的人念念不忘。中组部的吴红同志被谭艳的精神和人性所感动,一直像关心弟弟一样关心他的病情。去世前三天,谭艳还在想着吴红。他在碑上深情地写道:“吴红姐姐,你出门还想我,给我买药,关心我的病情,还经常给我打电话。真的谢谢你!”受最高法院领导委托,最高法院办公厅周德伟同志负责联系谭艳并经常看望他。谭艳一直很感激他。临死前,他写了三次周德伟的名字,称之为恩人。

谭艳去世前,许多领导、同事、朋友和亲戚都来医院看望过。看到他们,谭艳总是非常高兴和兴奋。165438+10月28日上午,他死前一小时,见到了来访的同事夏明宇。已经沉默了几个月的谭艳突然大喊一声:“明玉!”然后我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非常激动。——他多么希望这些爱他的人能永远陪在他身边!但他每次都示意:病房空气不好,不要待太久。大连开发区法院派司机在医院等候。他在碑上告诉妻子:“老爷家里有老人和孩子,让他早点回去。”165438+10月19去世前九天,他在《参考消息》上看到一篇题为《用牛蛙皮治疗青光眼》的文章,想起退休同事李永春的儿子患青光眼失明多年,于是特意把文章剪下来,让贾丽娜交给老李。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谭艳对一直守护着他的家人充满了爱和愧疚。17年来,贾丽娜从二十多岁开始就一直守护着生病的爱人。我之所以能一直保持对谭艳深深的爱,是因为他坚强的个性。她说谭艳总是那么开放和友好。谭艳在生活中不能尽到丈夫的责任,但她在精神上成了贾丽娜的支柱。生命之火即将熄灭,但这对情侣的爱情却像初恋一样挥之不去,让很多见证人落泪。在临终遗书上,他反复表达了对爱人的感激和关心。看到贾丽娜脸色苍白,他写道:“不要太累了。”贾丽娜很难过,他安慰他:“我一定会渡过难关的。”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谭艳仍然担心他热爱的审判事业,仍然努力学习审判业务。他的心依然随着人民法院的改革发展而跳动。

(1)

学生们在谈论谭艳时,都说他天生就是当好法官的料:品德高尚,心地善良,努力工作,勇于奉献,耐得住寂寞。从大学开始,他就立下了此生的志向:做一个铁骨铮铮的好法官。同事们能感受到他对事业的执着。在媒体宣传他之前,他在院里有个“老铁”的外号,就是因为他的无私和钢铁般的意志。同事还为他谱了一首《老铁之歌》。

谭艳死时没有闭上眼睛。他的亲属和同事告诉记者,这是因为他有一个未了的心愿:他多么渴望穿着庄严的法官袍重返神圣的审判席,多么渴望为人民法院做出新的贡献。他总觉得自己以前的付出太少,只有继续付出才能回报党和人民给予他的崇高荣誉和无限关怀。

1996年5月,谭艳的病又发作了,咳嗽喘息,高烧十多天。6月5日,大连开发区法院院长张晓明为了让他安心,命令他搬走办公桌。“一定要安心,不要老想着工作。”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谭离开了他所热爱的审判岗位。

1998年初,经过一年多的悉心治疗,谭艳的病情明显好转。他很激动,觉得自己终于可以重返岗位了。从医院出来后,虽然还很虚弱,但他立即回到法院工作。法院没有电梯,他每走一步楼梯都气喘吁吁。好心的同事们争先恐后地把他抬上楼,但他固执地坚持要自己走。考虑到他的身体经不起反复,领导坚持让他继续休养,他只好放弃了每天按时上班的想法,但他的心始终系在审判工作上,每隔一段时间总要去一趟法院。每当审判委员会开会讨论案件时,他总是尽力参加。几年来,疾病一直伴随着他,因为长期服药,他患上了双肾结石。但只要他感觉好一点,就请领导去上班。他真的渴望回到审判岗位。

谭艳再也不会回到他那闹鬼的审判席上了。临终前,他希望妻子和儿子继承他的遗产:他希望妻子努力工作,做一个秉公执法的好法官;希望儿子好好学习,考上母校吉林大学法学院,将来做一个好的无私的法官。

(2)

在谭艳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的床边总是堆着两样东西,一个是药,另一个是书。他经常让爱人去书店买法律书籍。他去世后,记者翻阅了他家的书籍,发现很多书上都有他留下的印记。

虽然不在审判岗位,但谭艳每次和同事见面,话题总是离不开案件。大家来找他,他总会问最近处理了什么案子,怎么判的?他已经好几年没有亲自审理这个案子了,他特别担心自己落伍了。他知道这几年审判发展很快,对法官的要求更高。他渴望熟悉新的审判方法。同事谭说,每次和他交流试业务,他总是饿得两眼放光。

患病的谭艳一直保持着通过媒体了解国家大事和学习法律知识的习惯。当同事拜访他时,他们常常对他对时事的了解感到惊讶。《人民日报》、《人民法院报》、《法制日报》是他每天必读的报纸。《新闻联播》、《法制报道》、《法制世界》是他最喜欢的电视节目。5438年6月+2002年10月,在《人民法院报》创刊十周年之际,他撰文《高奏时代强音》表示祝贺:“人民法院报不仅是我的挚友,更是我的良师益友。通过看新闻,及时了解人民法院的发展现状和方向。先进法院的经验和模范法官的事迹让我很受感染和启发。理论版使我增强了法律知识和见识。副刊里的作品,尤其是评委创作的作品,让我在弥留之际,或细细品味,或沉思。”

在ICV(重症监护室),谭艳不能看电视,但他坚持听收音机里的新闻和法制节目。虽然读书很辛苦,但他还是离不开他爱的书。去世前几个月,他在广播里听到了任长霞的事迹,于是让贾丽娜买了《任长霞》这本书,仔细阅读,并在书的扉页上写道:“向任长霞学习,忠于事业,秉公司法。”记者在几份党员学习材料上看到了他的字迹:“岳父:我带的材料我研究过了,看了好几遍。”

谭艳在他的遗嘱中说,他一生中有三大遗憾,其中之一是没有完成研究生学业。1998年初,身体健康的谭艳听说母校吉林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联合在大连举办研究生课程,非常高兴地报了名。三年里,尽管生病,他始终坚持读完所有课程。因为每次都是他陪着她,贾丽娜跟着她读完了研究生课程,她的法律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完成毕业论文之前,谭艳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谭艳以坚强的意志和非凡的毅力与死神搏斗。面对病魔,铁法官的英雄本色熠熠生辉。

(1)

1989年3月,长期劳累的谭艳发高烧十多天。儿子出生那天,谭艳再也支持不住了,被同事送到了医院。诊断结果是“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肺结核最严重的一种,几乎无法治愈。面对病魔,谭艳总是充满乐观和坚强的意志。

离职前,他依然淡定地上班办案。从1993年7月到1995年6月30日,是他病情最严重的一天。560个工作日,他的出勤高达512天。离职后,他有条不紊地安排日常生活,收拾自己,努力让家人摆脱疾病的阴影。他经常坐着轮椅带着老婆孩子散步,一家三口有说有笑。他喜欢和岳父下棋,和老人聊时事。他喜欢看球,一个精彩的射门会让他像孩子一样大喊大叫。只要他在家,他每天都会帮助他的儿子学习功课。身体好的时候,他会亲自去碗柜里炒几个好菜。他很幽默。他高兴的时候会给家人画素描。儿子喜欢看他模仿赵本山演老太婆。他喜欢听音乐,去世前几个月,他让朋友用MP3下载了一些民乐。在ICV,他经常沉浸在这些乐观的旋律中。

谭艳有一双令人难忘的眼睛:清澈、明亮、宁静、执着。透过这双眼睛,他坦荡善良的心让人一览无余。被病魔折磨后,这双眼睛更大更亮了。在我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这双眼睛总是那么明亮,坚定而平静,没有绝望也没有悲伤,散发着坚强不屈的光芒。直到去世前一个小时,他的同事看到他的眼睛闪闪发光。

1996下半年,组织把他送到国内最好的结核病医院,给他提供最好的治疗条件。在他的大力配合下,效果显著。到2003年初,他的痰培养检查呈阴性,医生宣布他的病临床治愈。奇迹确实在他身上发生了。2003年底,急于准备工作的谭艳因为一次事故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

(2)

2003年6月5日,2月29日深夜,疾病凶猛地扑向谭艳,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单位开始筹备他的葬礼,闻讯赶来的同事、朋友、亲戚都赶到医院见他最后一面。医护人员奋力抢救,切开他的气管维持他的呼吸。与谭艳同时被送往ICV的病人相继死去,而谭艳却坚持了11个月。医生们惊叹道:我从未见过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病人。

在ICV,谭艳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以非凡的毅力与病魔做着最后的斗争。切开气管后,他只能通过鼻孔进食。吃的过程是一种痛苦的折磨,但他知道只有继续吸收营养才能维持生命,所以他坚持吃。两个月后,他的病情有所缓解,能够用嘴进食了。于是他坚持每天喝蔬菜汁和小米粥。每次从昏迷中醒来,他都主动要求吃饭。自从气管切开术以来,他一直戴着呼吸机。他知道,只有摘下呼吸机,自己呼吸,才能好起来。所以,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摘掉呼吸机一直是他的目标。

生命如此脆弱,但他仍然没有绝望。从昏迷中醒来不久,面对来访的同事,他写道:“谢谢领导,谢谢战友,你工作很忙,还千里迢迢来看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一直充满信心。”65438+10月17,同事赵秋实、谭来看望,他感慨万千地写道:“差点没机会见面!千疮百孔,深深的咳嗽和粗重的呼吸,九死一生,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明白:人生是多么美好。但人没有不能忍受的苦难,也没有不能忍受的罪恶。”2月8日,他和爱人在纸上聊天:“我们自费旅游的愿望能实现吗?”3月1日,看着吉林老家的亲人,他不禁心酸。亲人走后,他悄悄流泪。事后,他擦干眼泪,抄了两句诗:“茫茫草过平原,随四季来来去去。野火从未完全吞噬它们,它们在春风中又重新长高了。”“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已是一步之遥。”看着他生前写下的文字,记者总是忍不住泪流满面。过去的隽秀字迹已经变得柔弱模糊,却表现出铁法官不屈的意志和对生活、对事业的深深眷恋。

有些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谭艳,你走了,但老铁之歌仍在回响:你无私奉献,燃烧着生命,你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我们忘不了你纯真坚毅的眼神,你高高瘦瘦的身材,那些催人泪下的故事,还有你平凡而伟大的人生。你们是人民法官的骄傲,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骄傲。

谭艳,你没有死。谭艳“秉公执法、无私奉献”的精神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