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采取了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会有那么多人获得诺贝尔奖?

日本的学校教育也非常重视让孩子亲近自然。很多幼儿园和中小学结合地理条件,因地制宜,保持当地自然特色。

紫、野芹菜、木通木通、杨梅、野草莓都能感受到自然季节的变化。抬头看满天的星星,很容易就能辨认出星座,银河在地上像河流一样奔涌。这些在当时都没有想到,但在今天,作为一个自然科学专业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者,这样的经历就是一切的起源。"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下村在谈及为何走上科学之路时说:“我做研究不是为了应用,也不是为了任何其他利益,我只是想了解水母为什么会发光。”应该说,对自然和周围世界保持一颗好奇心,是引领诺贝尔奖获得者进入科研世界的直接原因。1973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江崎玲于奈有这样的感受:一个人最初的、幼稚的对探究的兴趣和渴望,是从小就通过接触自然而产生的,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也是一代科学大师的道路,应该倍加珍惜、精心培养、不断鼓励和呵护。

从很多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身上,也可以看到他们亲近自然、观察自然的经历。对于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来说,最难忘的是小时候,和同学们追逐、赛跑,拔农家菜,四处玩耍的时光。虽然日本是一个岛国,有很多不利的地理条件,但日本人往往对自己的自然环境有亲近感和自豪感。

它对各种自然现象也很敏感,这不仅体现在日常民俗中,也体现在日本文学艺术中,如川端康成的《雪国》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