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书!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6月23日9时43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这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EO卫星,又称“吉星”)。因为在吉星家族中排名第三,所以大家也把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称为“吉星”。

GEO系列卫星数量虽少,但作用关键。“老星”作为进驻高轨天江的“大家伙”,肩负着大幅提升北斗三号整体技术指标的责任,也承载了大量神器,为北斗三号在轨运行和应用开辟了疆域。随着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大棋局”中“茂兴”的决定,北斗三号30颗组网卫星全部到位,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全球网络群星高照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MEO卫星(中地球圆轨道卫星)、IGSO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GEO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其中MEO卫星24颗,IGSO卫星3颗,GEO卫星3颗。

相比敏捷活泼的MEO卫星和优雅的IGSO卫星,吉星一家静静地驻扎在我们头顶36000公里的天江,深情地凝视着兄弟俩的工作。虽然他们也有十八般武艺,但他们赋予自己更重要的使命——为提高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指标提供增强服务。

吉星家族作为北斗家族中的“大人物”,体型庞大,体格健壮。他们采用的卫星平台是航天五院研制的东方红三号B(导航)卫星平台,是我国现役较大的卫星平台之一。

凭借强大的运载能力,老星号和它的两个兄弟一样,拥有无线电导航、无线电测量、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功率增强、站间时间同步和定位六大技能,可以为中国及周边地区的用户提供导航和增强服务。

吉星家继承了北斗系统最鲜明的特点,如主动定位、短报文通信等,是中国北斗系统的开山之作。

北斗三号的短报文通信能力显著提升,信息发送能力从一次120个汉字提升到一次1200个汉字。在紧急情况下,不需要精心选词,一次就足以让剧情清晰,还可以发图片等信息,应用场景更加丰富。

此外,北斗三号的服务能力比北斗二号高10倍。在通信、电力、金融、测绘、交通、渔业、农林等领域,让更多人享受到北斗导航系统的普遍服务。

今年3月,北斗三号第二颗GEO卫星就位后,验证了新一代北斗系统下的主动定位功能,拉开了无线电测量功能全面升级的序幕。随着“老星”的进入,北斗三号的三颗吉星兄弟将在太空重聚,将在赤道上开启更大的距离,为一带一路沿线更广阔的区域提供服务,北斗的特性将跃上新的高度。

中国制造的大国重器

“老星”作为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最后一颗“收官星”,秉承了北斗始终坚定不移走国产化道路的理念,也是国产化中的杰作。

“关键核心技术没有、买不到、谈不到”,这是五院北斗人在北斗发展道路上的深切感受。他们经历过关键单机和部件被一些国家“卡脖子”的挫败感,但他们走自主可控道路的决心从未动摇。因为五院的北斗人都知道,北斗是国之重器,关乎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陈介绍,北斗导航系统为国家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时间参考和空间位置参考,对国家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影响巨大。

当被问及建设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难点在哪里时,“如何建设高精度的太空灯塔?”谁来衡量你的位置?如何维稳?以及多颗卫星如何安全可靠地工作?"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卫星总设计师谢俊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出了"北斗魂四问"。

“四连问”涉及卫星本体结构、总体导航技术、核心单机研制、自主创新突破四个方面。国产化之路艰难。通过三代北斗系统的探索和实践,终于有了回报,交出了一份闪亮的答卷。

北斗一号解决了卫星最基本的问题,如供电和配电的太阳能电池板,卫星将光转化为电的组件,控制系统的旋转机构。这些核心产品的国产化,让北斗卫星有了中国体质。

北斗二号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攻克了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上原子钟等多项关键技术,让卫星导航系统的“心脏”跳动了中国的心率。

北斗三号开启了从平行到领先的征程。五院卫星团队率先提出世界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建立了装置国产部件从研制、验证到应用的一体化体系,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