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如何赋予经历意义
经历,尤其是艰难的经历,会永远改变一个人。就像一棵树在暴风雨中受伤一样,它的形状可能会永久改变,并且会留下许多伤疤。
但是,受伤的树可以慢慢长出新的枝条,我们也会从创伤中创造出新的意义。
那么,这个意义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我们如何组织我们的经历,并把它们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当我们思考一个人长什么样的时候,很容易想到这个人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什么是个性?有人认为是这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是不讨人喜欢,是保守还是激进。
但心理学家丹·麦克亚当斯认为,人格其实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其实有些心理测试和星座是在基本特征的层面。
比如我们的目标,防御机制,信仰,我们在人生某个阶段的人生任务和中心。
这是我们为了扮演现在的角色,完成现阶段的人生任务而养成的人格特质。
麦克亚当斯说,我们正在不断地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编织成一个连贯而生动的个人寓言。
而生活故事是我们区别于其他人的最重要的特征。
人们随时随地都在编织自己的故事。
可以说整个人生都在完成一个独特的故事。故事开始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有时候当我们经历了一些美好的事情,我们会很开心:哇,原来这是一个快乐的故事。
有时候当我们经历一些逆境的时候,我们会很担心:这会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吗?
故事影响记忆,我们会在记忆中保留那些符合故事大纲的重要情节,而遗忘那些与故事无关的。
从故事的角度,我们可以理解逆境或创伤如何改变了我们——它们改变了我们的人生故事。
当这些逆境发生时,我们必须将它们融入到我们自己的生活故事中,重新创造一个故事。
麦克亚当斯说,面对挫折,我们通常有两种故事。
在这类故事中,通常会有一个不好的开头,主角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随着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他会不断从这些困难中走出来,过去的纠结可能会豁然开朗。
即使不能完全消除痛苦,他也会积极接受,以获得内心的平静。
如果我们抱着拯救故事的想法,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会很自然地预测我们会逐渐走出困境,并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这个故事的原型也会指导我们的行动。
主角的生活一开始还不错,但现实会逐渐打破原本的美好生活。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烦恼会像污染源一样污染他原本的生活。对此他无能为力,走错了一步,遗憾地错过了过去。
6.如果坚持污染故事的想法,在顺境的时候,会担心好日子不会长久,会有不好的事情来结束,所以不敢享受;
身处逆境时,我们可能会觉得注定的不幸确实来了,变故带来的焦虑和迷茫会成为证明我们无奈的线索。
这个时候,我们很容易陷入悲观和抑郁。
安东尼·鲍代恩是著名的美食家。他曾在散文集《半生不熟》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本该在20岁就死去。
但是突然40岁的某一天,我发现自己生气了。50岁的时候,我有了一个女儿。
感觉就像偷了一辆车,一辆非常非常好的车,然后每天看着后视镜,总感觉随时会撞车。只是我还没打到。"
之后,美食家终于自杀了。
显然,他心里有一个典型的污染故事。
如何从污染故事转变为拯救故事?
故事不在我们之外,不能根据好不好随意编造。
我们听说过许多人在遭受重大挫折和灾难后重整旗鼓。比如史玉柱和楚都在用自己的信念和行动改写自己的人生故事。
你觉得你的人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可抢救的还是污染的?
在你的故事中,你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