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排场

《福音书》中提到的故宫文物,主要是珍宝馆里陈列的生活用品、玩具或小摆设。但是,这些小物件肯定经不起“去乡下”的排场。本文从宝库中的宗教神器、祭祀神器和几件巨大的重物谈起,一窥皇室是如何撑起“脸面”的,以及中国过去的“辉煌”。珍宝馆珠光宝气,但最大的不足是陈列设计缺乏逻辑,只对文物进行分类陈列,让人觉得故宫博物院简直是在“炫富”。

宗教艺术品。清廷崇奉藏传佛教。宫殿佛教文物也是金碧辉煌。

金磊丝绸镶嵌在宝石塔中,透明,高70厘米,底部直径38厘米。

这座塔有三个特点:一是材料珍贵,塔身为黄金打造;二是用珍珠、绿松石、青金石等装饰豪华。,具有明显的藏式装饰风味;三是造型独特,中间是中心塔,四周是八个小塔,分别代表四个方向和八个方向,是藏传佛教空间观念的体现。这座塔是胜利金刚的典型形式。

镶金的东渚菩萨像清晰干爽,高49.5厘米,宽32厘米。

这尊菩萨塑像庄严而泰然自若。鼻子挺,眉毛细,眼睛微睁,脸颊丰满。头戴莲花冠,冠上有宝塔。赤裸上身,纤腰,长裙遮下,赤脚,站在莲花花瓣图案的底座上。头部饰有项圈和花环,垂至腹部,镶嵌珍珠。肩上披一条长腰带,两端自然垂到脚上,就像纺纱一样,线条流畅。右臂举至胸前,掌心向外,拇指捏在食指末端,做陈述。左臂肘部略向外拱起,手背朝天,垂于胯下。手臂用珍珠手镯和臂章装饰;脚上戴脚镯。图像两侧有一株忍冬属植物,枝干粗壮,叶厚,蜿蜒向上,倾斜于花枝顶端,每株开一朵莲花。一个圆,一个罐在花蕊处诞生,就像空空的逆光,特别美丽艳丽。

菩萨像由黄金制成,工艺精湛,色彩绚丽。通体镶嵌182颗东方明珠,更显奢华富贵。它是乾隆年间铸造的大量藏传佛教造像中的珍品之一。

用珠宝装饰佛像和菩萨也是清廷佛教艺术的时尚。东渚,产于东北松花江,是满族的发祥地。出产的珍珠被视为清朝的吉祥物和御用物品,别人是不准配的。

金垒寺镶嵌绿松石坛城,清晰,高37cm,高20cm,直径18cm。

坛城,梵文音译“曼陀罗”或“曼陀罗”。使用三维或平面方圆几何图形来描绘雕像和器皿,代表神的祭坛和宫殿。郯城是密教实践和崇拜的重要仪式。这座坛城严格按照藏传佛教仪轨的规定,展示了外围的火焰墙、金刚墙到荆戈、中心的本尊,繁而不乱,体现了宫廷工匠的高超技艺。

白玉藏碗,清,高25.5cm,口径16cm。

这是藏传佛教中常见的供奉碗。碗用白玉雕成,盖和座用黄金制成,更显珍贵。封面以藏文符咒装饰,其余镶嵌绿松石,显示出浓郁的藏文化气息。

碗上覆盖着金胎、景泰蓝珐琅和宝石。清澈干燥,高30cm,直径16cm。

此碗高有托,以金丝为边,镶嵌由红色和蓝宝石组成的花卉图案。在碗心的金色圆圈里,用楷书刻着三行“清乾隆年制”。这个装置的材料很贵,而且制作精密。

这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西藏六世班禅额尔德尼(法名洛桑北丹艺兮)前往承德避暑山庄祝贺乾隆皇帝七十大寿时赠送的。

黄金镶嵌珍珠绿松石建筑壁龛,清晰,高66厘米,长53厘米,宽23厘米。

清宫的神龛形式很多,亭台式是最常用的一种。它的形状像汉代传统的亭子式建筑,分为两层,有三个供奉雕像的神龛。这个壁龛不仅与建筑造型完全一致,而且由黄金制成,用绿松石和珍珠装饰,非常豪华。

黄金镶嵌珍珠绿松石建筑壁龛,清晰,高66厘米,长53厘米,宽23厘米。

清宫的神龛形式很多,亭台式是最常用的一种。它的形状像汉代传统的亭子式建筑,分为两层,有三个供奉雕像的神龛。这个壁龛不仅与建筑造型完全一致,而且由黄金制成,用绿松石和珍珠装饰,非常豪华。

仪式物品。皇室一向重视礼乐。对于各种仪式,都有极其细致复杂的规定。主要的皇家仪式包括:皇帝的生日、春节、登基、册封、婚礼等。

金瓯顾雍杯高12.5厘米,直径8厘米。(这是复印件)

杯金,鼎,圆,直口。口中部一面刻有篆书“金瓯顾雍”,一面刻有“乾隆年制”字样。外壁覆盖着珍贵的花朵,雄蕊主要是珍珠、红宝石和蓝宝石。两边各有一只变形的龙耳,龙头上有珠子。三条腿都是大象头,耳朵略小,牙齿长,鼻子卷曲,额头和眼睛之间嵌有宝石。

乾隆年间,清宫府制作各种酒杯,其中龙耳作品较多,样式较多,但以象鼻为原型的此类作品较少。这个金杯的设计和加工非常出色,是皇帝专用的酒杯。

金瓤香熏,清通直,高49cm。

两端是一对,用金子做的。它的形状是一只角,两只耳朵,长方形的肚子,头向后仰,四只脚直立,长方形的座位下面有花。此对两端分别刻有“同治十三年黄金八成及余款16225元”和“同治十三年黄金八成及余款16224元”字样,底座刻有“同治十三年黄金八成及余款7027元4元”和“同治十三年黄金八成及余款6929元”字样

尧端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能走65,438+08,000阿利日,生有善报,杀有恶报。宝座前立了一对端,以示皇帝的圣洁。清宫遗迹主要由黄金、青铜镀金、碧玉和景泰蓝制成。

金庭式香,同清代处理,高度112cm。

黄金制成的香水。顶部六角形双檐帽;中间部分为圆柱体,其上镂空“万字”、“团首”字样;下部连接一个五边形底座,底座上有柱子。这对香烛分别刻有“142两6钱”和“同治十三年二十二级八成金重142两3钱”,底座分别刻有“1165438两4钱”和“同治十三年二十二级八成金重109两”。

香薰一般是用金、玉、珐琅等材料来熏香。这副香应该陈列在皇帝的宝座前。

缙云龙纹炉,清同治,炉高23cm,口径17.2cm,棒长103cm。

这个勺子是金子做的。圆形,盖中空,炉身有三个动物耳朵,下面有三个大象头和脚。三耳制有三条金链,与紫檀木镶金的龙头相连。掀开炉底,刻上“同治十一年黄金八成重11229钱”。

炉是皇帝卤书的礼仪仪式中展示的物件。陈设以皇帝宝座为中心,与啐壶、水瓶、香盒、洗脸盆一起放在红漆金漆的托盘和金铲上。

金利双峰洗脸盆,清澈,盆边直径43cm,底直径32.7cm,高9cm。清宫旧藏。

百分之八十的金胎都是锤刻出来的。折平底十二吉祥图案的杂宝,如双角、宝瓶、银锭、石榴、祥云、宝珠、法轮、双卷轴、双钱、天蓬、金杵、鱼等,由平边铆焊隐藏。底部背面镶嵌的金锤,有中性双凤三珍花图案。

《大清御览》载皇太后、皇后驾御洗脸盆。金范把它做成圆形,十二面,高三寸九分,口径一尺二寸九分,侧面刻着八个宝字。底径一尺一寸,钹纹,中性双凤。这个洗脸盆的形状和图案与上面的记载不同,所以不是乾隆时代的洗脸盆。仔细一看,这个素金盆是明代诸樊所制,而吉祥图案、双凤、名贵花卉应该是顺治以后镶嵌的,供皇太后、皇后使用。在现存的宫廷饰品中并不多见,同时也反映了清初宫廷中的仪驾及其最初创作的不完善。

金“天宝”印,清初,高17.5厘米,长12厘米。

这枚印章是清朝初期由皇帝冲压成型的。方形,双龙扣,并附有“天宝”圆齿牌。

“奉天”出自明太祖朱元璋所写的《祖训》《奉天法祖》法典。此印是清朝入关前所制,意在与明朝争天下。《奉天之宝》是盛京宫藏十宝之一,排名第五。

此外,还有几个重物值得一提。这些物体很大,所以不适合实际使用。它们最大的作用是显示皇家的自我(子)、信仰(廉)和物质(她)力量。

镶金珍珠天球仪,清干,球径29.5cm,架高61.5cm。

镶金珍珠天球仪是清朝乾隆年间内务府用黄金制作的模型。天球仪由底座、支架和天球仪组成。天球上镶嵌着28颗星星、300个星座、2200多颗星星的珍珠,刻有魏紫园、石天园、太尉园。球体周围有赤道环和地平环,北极有钟盘。九龙周围的四个纯金支架支撑着球体。下面有一个四兽脚的环座,座上有东、南、西、北四个大字,座的中央是一个指南针。

天体仪也叫“浑天仪”或“天球”。这个装置是唯一一个黄金制作的天球仪模型,弥足珍贵。

60金如意乾隆大师60大寿献礼。它为我们有钱任性的时候提供了一个送礼的套路。

澹台玉山清澈干燥,高105cm,宽150cm,厚77cm。重约1500kg。

俗称“寿山”。玉山原料来自新疆和田。玉山左上角镌刻着“澹台肖春”的隶书。右下角有一句诗:“厅门一框如屏,与其动笔,不如深思下笔。”图为李,石室名为纪道信。若绿白印无色,则雕峰雕树而成。仙童搓药回云,守太乙炉前六鼎。部:“甘龙辛丑钟俞春跃提。”。”(诗歌请参考四卷(78)“贵族族长所作诗”。

这座玉山是清代宫廷画家方聪设计并绘制的。扬州的玉器作品,四年精心雕琢,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十月完成。象征“寿比南山寿”。

现在在乐寿堂展出。

秋山游示玉山,清干,高130cm,底宽70cm,厚30cm,铜座高25cm。

这部作品也叫《关山行旅图·玉山》。由新疆玉料制成,原料非常石质,中间有淡黄色斑纹,重如冰裂。经过匠人的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通过量材化弊为利。玉料本身凹凸不平的纹理像斧头一样被雕刻成参差不齐的巨石,淡黄色的斑点恰好展现了深秋落叶和黄色植被的景色。玉山整体景色曲折有序,层次分明,将玉料的特性与雕刻的题材自然融合。

据清代内务府档案记载,这座玉山的制作始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十一月十三日。最初是北京制造,后来运到淮北,由扬州承接。从乾隆三十五年(1770)可以看出,乾隆皇帝为玉山所作的七言律诗,完成的时间应该不晚于今年。屠呦呦入宫后,乾隆三十五年、三十九年(1774)两次写诗赞美他。诗中描写了这玉山山的巧夺天工,心思细腻,歌颂了制作人的高超技艺。

清代大型玉雕作品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玉料的好坏并不是衡量作品好坏的唯一标准。有些作品虽然质感不是很美,但经过匠人适当的艺术处理,成为了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

玉龙瓮,清干,高70cm,宽119cm。重约2500kg。

俗称“福海”。玉山的原料来自新疆和田,由扬州玉器工人历时四年精心雕琢而成。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十月完工。瓮中雕九龙,底刻玉瓮。在骨灰盒下面,有一个海水图案的青铜座。象征着“幸福如东海流水”。

此瓮玉料上乘,雕刻精美,代表了乾隆时期扬州玉器的工艺水平。

现在在乐寿堂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