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10战争。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10战争。

1.涿鹿之战

战争时期:大约5000年前。战争对手:炎黄部落(黄帝)VS东夷集团(蚩尤)。

指挥官:黄帝和颜地对蚩尤。

战争结果:炎黄部落胜利,华夏集团收复中原。

地点:河北张家口。

朱陆之战(距今约4600年前)是中国古代黄帝和部落、蚩尤部落为争夺适宜放牧和浅耕的中原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以炎黄华夏集团的胜利而告终。这场战争对古代华夏族从古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影响很大。涿鹿之战发生在汉泉之战之后。据《五帝实录》记载:“蚩尤作乱,不需要皇帝指挥,黄帝招诸侯,在涿鹿之地与蚩尤作战。”涿鹿之战不同于在两个部落之间进行的汉泉之战。所以很凶,留下了很多神话传说。比如黄帝和蚩尤九战大败,蚩尤三天三夜大雾。风后黄帝大臣受北斗星座启发,发明了南导车,冲出迷雾。还有一个传说:黄帝在玄女的帮助下,制作了一面八十面的皮鼓,皮鼓是东海神兽,“形似牛,无角”,“入水必风雨,光如日月,声如雷鸣”,黄帝以其皮鼓为鼓槌,以雷兽之骨为鼓槌,“五百里而闻,以称霸天下”等等。不管这些童话故事是否真的发生过,光看这种语言中的力量,就能感受到这场战争的宏大。结果黄帝和蚩尤的战争持续了很长时间,最后的决战是在中国九州之一的冀州的旷野上进行的,这个地方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曾经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山海经·黄达北经》描述了这样一个传说:“有些人穿着青衣,他们被称为黄帝女娲。蚩尤与黄帝作战,黄帝使应龙攻打冀州蛮荒之地。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风雨。天帝黄帝说雨停了就杀了蚩尤。回不去了,又不下雨。”

反映在这场战斗的过程中,双方先是巫师修炼,希望借助自然力征服对方!黄帝呼吁有翼的应龙牲畜用水淹没蚩尤军队。蚩尤也请求风伯和雨师帮助他。当时是暴风骤雨,黄帝的军队又遇到了麻烦。危机时刻,黄帝不得不请求女神阻止风雨,天气顿时放晴,蚩尤军极为惊讶。黄帝趁机指挥军队掩护杀过去,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黄帝的胜利来之不易,但是胜利之后又遇到了很多新的困难。旱神伏弩不仅阻止了大风大雨后神力的大减,而且“不准恢复”。应龙参战后,也“不准恢复”,天上“不下雨”,导致地面连续干旱数年。现代环境考古告诉我们,5000-4000年前是自然环境的又一次大变动时期,气温上升,冰川持续融化,降雨突然停止。5000年左右,从辽东半岛到长江三角洲有海退的痕迹,然后从4700年前开始有小幅波动。涿鹿之战,巫术召唤的风暴和随之而来的干旱,恰逢气候由稳定转为波动的情况。可见,这些神话并非完全没有根据,但它们确实凝结了对过去的记忆。

2.牧野战役

战争时间:说法不一,从1130到1018。

对手:周武王,姜子牙对商纣王。

指挥官:周军有4.5万人,尚军有70万人。

战争的结果是:商的军队在之前崩溃,战败自焚,周灭商。

所在地:河南省淇县。

牧野之战是周武王联军与木叶商朝军队之间的决定性战役。

因为帝辛先在西北征服黎,后在东方定居,在南方定居,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却是军国主义,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战败自焚,商朝灭亡。所以《左传》说:“传于外,对他不利”。牧野之战结束了600年的商朝,确立了西周的统治,为西周礼乐文明的全面繁荣开辟了道路。牧野之战所体现的谋略和战斗艺术,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也有重大意义。事实上,纣王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他治理东南,巩固了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在历史上是有功勋的。帝辛攻克了徐州,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囚犯太多,难以消化。周武王利用他的弱点进行攻击,大量俘虏叛逃,导致商朝灭亡。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前期的著名战例。它结束了600年的商朝,建立了周朝的统治,开创了中国文化的第一个盛世。

3.长平之战

战争时间: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战争对手:秦(白起)vs赵(赵括)。

指挥官:赵军45万,秦军60万,秦军获胜。

战争结果:四十万将士阵亡,赵国军队全军覆没,秦国伤亡二十余万。

地点:山西晋城。

长平之战是秦国军队和赵国军队在赵国长平地区发生的一场战争。最后以赵军失败告终,秦国入侵昌平,杀死了赵国大约45万士兵。这场战役是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利用双重间谍,让赵王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而秦国则偷偷换上了名将田雷,最终赢得了战争。赵在这一战中元气大伤,秦国统一中国的障碍已经完全扫除,没有军队可以与一战抗衡。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规模歼灭战。

4.巨鹿之战

战争时间:公元前207年。

对手:张寒,王力对项羽。

指挥官:秦军40万,楚国5万左右。

战争的结果:秦军被20万人歼灭,20万人迫降。

所在地:河北省平乡县。

巨鹿之战是在巨鹿发生的由楚军和秦军领导的军阀混战。最终,起义军以少胜多,打败了秦军,失去了秦朝的主力。巨鹿之战基本上消灭了秦军的主力。此战之后,秦朝名存实亡。项羽在这场战役中破釜沉舟,奠定了他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军地位。项羽北救赵,擒获王力,迫降中?

与此同时,刘邦游得不引人注目。当秦军的主力被牵制在河北时,他乘虚而入,率军西进。他先入关中抢占地盘,建立了良好的声誉。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八月突破武关,十月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为秦统治的彻底覆灭奠定了基础。

5.盖夏之战

时间:公元前202年65438+10月。

指挥官:刘邦,韩信vs项羽。

参演兵力:汉军25-30万,楚军约65438+万。

结果:八万楚军被斩首。

地点:安徽省灵璧县。

公元前203年(汉高祖四年)八月,迷上光武的楚军与汉军断粮。刘邦没能调动韩信、彭越等人的军队,最终没能把楚军扎营。于是双方进行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鸿沟与谈判”,以战国时期魏修建的运河为界划分天下。九月,楚霸王项羽率领十万楚军绕道南路,向牯岭方向撤退。刘邦也想回西方。然而,就在刘邦准备率军西进的时候,张亮和陈平建议撕毁缺口,商量好,等楚军疲惫不堪,从东边回来的时候,从背后偷袭。张和等人认为:“汉朝有半个天下,诸侯皆附之。楚士兵停止进食,这一天将是楚国的死期。建议“因其机,不如取之。"

于是,刘邦采纳了张亮的意见,把陈以东靠海的一大片领土封给了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被判给彭越。就这样,刘邦终于以封地换来了汉、彭的感动,使他们都南侵,同时命刘嘉率军联合英布从淮北上,五路军* * *展开了对项羽的最后合围。盖夏之战开始了。由于汉军的背信弃义,在两军约定撤退的期间,展开战略追击,积极调集援军,多路围攻,打心理战,以绝对优势消灭楚军。于吉在围城中自杀,霸王面对江东父老在乌江自杀。楚军的失败也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封建王朝,奠定了汉朝四百多年的基础。

6.漠北之战

时间:公元前65438年+2009年春。

指挥官:汉军(卫青、霍去病)vs匈奴军(谢)。

参演部队:汉军骑兵13万,步兵10万。匈奴骑兵65438+20万

结果:匈奴9万余人全军覆没,汉军损失3万。

地点:漠北蒙古。

漠北之战发生在武帝元寿四年(公元前119)。是汉军在距离中原最远的战场上进行的规模最大、最为艰苦的一次战役,其战略目的是捣毁老窝,围剿可汗(chányú,匈奴首领的称号)。漠南河西之战后,匈奴单于率部转战漠北,企图引诱汉军穿越大漠,以待杀汉军。元寿四年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将军和霍去病将军各带五万骑兵和数万步兵分两路进入漠北,力求彻底歼灭匈奴主力,并组织了数十万步兵和数万战马保证作战。当卫青和霍去病分两路入侵十余万大军,在强大的后勤补给支持下,穿越荒芜之地,奇迹般地跋涉千里,来到匈奴腹地,用匈奴最擅长的战术杀死对手,以果敢的执行力速战速决。西汉与匈奴之间的漠北之战,是汉武帝对匈奴战略进攻的高潮,也是匈奴谢单于与西汉战功卓著的战略决战。

7.昆阳之战

时间:公元23年。

指挥:王毅、王莽VS(绿林英雄)。

参战部队:新军43万vs绿林英雄17000。

伤亡情况:王莽军队全军覆没。

地点:河南省叶县。

昆阳之战发生在重新开始元年(23年),是绿林好汉与刘秀指挥的王莽政权之间的一场战斗。公元23年(辛莽帝皇四年,刘璇重新开始元年),五月,王毅、王勋的军队奉命向昆阳推进,两三天十余万大军到达昆阳。

汉军与大军在城中并肩作战,一次次打退了辛莽军的强攻。占据绝对优势的辛莽束手无策,昆阳城依然屹立不动。公元23年5月底,在绿林豪杰(汉军)的长期围困下,宛城无粮无援军,守备司令岑彭终于被迫投降。消息传到昆阳城,守军士气顿时高涨,更加坚定了守城的决心,准备出城歼灭敌人。新军得到消息后,个个垂头丧气,士气低落。6月1日,定陵、郾城汉军由李毅、刘秀率领到达昆阳地区。为了激发大家的斗志,刘秀以1000多名骑兵为先锋,挑选了3000名敢死队员出击,取得了胜利。昆阳之战的胜利,让偏将军刘秀一战成名天下,不久后绿林豪杰入侵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与此同时,绿林英雄内部将领矛盾激化。刘璇在农民将军李益等人的支持下,处死了对自己威胁最大的柳岩和他的部下刘基。表面上看,刘秀无所作为,暗地里却在偷窥机会,积蓄力量,为日后创建东汉王朝开路。昆阳之战是绿林起义军推翻王莽政权的战略决战,也是我国历史上典型的战争战例。

8.官渡之战

时间:公元200年6月199-6月10。

指挥官:曹操vs袁绍。

参战部队:曹骏2万vs袁俊11万。

伤亡:袁俊约10万,曹骏约8000。

地点:河南省中牟。

官渡之战(199 -200)是曹与袁在官渡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终。是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袁绍、河内张杨、禹岩曹操、徐州吕布、扬州袁术、江东孙策、荆州刘表、幽州公孙瓒、南阳张绣等。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和曹操逐渐成长起来。建安四年(199)六月,袁绍精选精兵十万,战马一万,企图进攻许都南,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认为袁俊强大,所向披靡。但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曹操认为袁绍野心勃勃,胆识不足,卑鄙忘恩,刚愎自用,兵多指挥不清,而且会骄横跋扈,有异命令,于是决定以自己能够集中的数万兵力对抗袁绍的进攻。十二月,曹操准备打袁绍时,刘备起兵反曹操,占领下邳,取沛县(今江苏沛县)。刘备军增至数万,与袁绍联系,意欲共同攻曹。为了保持许昌与清、燕国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曹操于次年二月亲自率领精兵东征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攻下邳,逼关羽登陆。刘备全军覆没,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曹与刘激战正酣时,袁绍的谋士田丰建议袁绍“率军攻后方”,袁绍以幼子生病为由拒绝采纳,导致曹操从容击败刘备,重回官渡。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派陈琳写檄文发表,其中把曹操骂得不堪入耳。二月,进军溧阳,企图渡河,谋求与曹军主力决战,先派阎良攻打白马东郡太守柳岩,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害,以保证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为了占据主动,首战告捷,亲自领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这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兵力。先引兵至演金,变相渡河,攻袁绍兵后方,使袁绍兵分兵西进,再派轻骑速攻正在攻白马的袁俊。出其不意,阎良会被打败。曹操采纳了这个建议,袁绍有把握分兵延津。曹操乘机引一支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先锋,渴望白马。关羽很快接近了梁军,冲进军队杀死了阎良,并斩了他。袁俊被打败了。曹操解决白马之围后,迁移白马的人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大军往演金南下。他派大将文丑、刘备继续率军追击曹军,当时曹操只有六百骑兵,驻扎在纳诺萨卡(白马南),而袁军达骑五六千,步兵跟随。曹操命令士兵解开马鞍,放马,故意将辎重弃于路旁。袁俊一看到新兵,就开始争夺财产。曹操突然出击,终于打败了袁俊,杀死了文丑(文丑是被叛军杀死的,不是关羽),顺利回到官渡。颜良和文丑都是河北名将,却被一战斩首,袁绍大军精神挫伤。袁俊在第一次战斗中失败了,但他的部队仍然占优势。7月,进军吴恙(今河南中牟北),准备攻许昌南。八月,袁俊主力逼近官渡,依沙堆扎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扎营与袁俊对峙..九月,曹骏一度进攻,与袁俊交战不利,便回营坚守。这期间,汝南郡的黄巾军刘辟叛变,袁绍派刘备帮忙,韩勋发钱切断曹军西线,都被曹仁断了。江东孙策试图偷袭许都,却被刺客刺杀。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淳于琼领兵一万护送,在袁俊大营以北约20公里的老城(在河南延津县)和吴超(今河南演金东南)驻扎。正在这时,袁绍的谋士许由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装上阵,奇袭老巢,烧毁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施,留下曹洪、荀攸守营,亲自领兵五千骑,冒用旗号,各带一捆柴火,趁着黑夜偷袭吴的老窝。到达后,他们立即包围并放火焚烧。袁绍得知曹操攻打吴朝,一方面派清骑前去救援,一方面又命令张合、高览以重兵猛攻曹大营。但是曹操很强,不能进攻。当曹军冲向吴超淳于琼军营时,袁绍的援军正在逼近。曹与决一死战,打败了,杀死了淳于琼,烧掉了他所有的粮草。张合、高览听说巢穴被破,纷纷向曹操投降,导致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军队崩溃。袁绍带着800骑兵仓惶返回河北,曹骏接连歼灭、杀死袁俊7万余人(有人说8万)。官渡之战壮大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方只有曹操和袁绍比较厉害。此战击败袁绍,北方无人能与曹操抗衡。

9.赤壁之战

时间:公元208年。

指挥官:孙刘连俊(周瑜,诸葛亮)vs(曹操)。

地点:湖北赤壁。

参与者实力:5万盟军vs多万曹军队(据说是80万)。

结果:曹骏伤亡过半,大部分投降,孙刘获胜。

赤壁之战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孙权和刘备联手,在长江赤壁一带抗击曹操的军队。最终,孙刘联军用火打败了曹骏,取得了胜利。这场战役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作为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著名的,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同时,此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渡江战役,标志着中国的军事政治中心不再局限于黄河流域。一战后,中国经历了西晋的短暂统一,几百年来一直处于分裂动荡的状态。由于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和五湖十六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动荡。这场战争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发展。更少人的迁徙也为华夏族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大融合。

10.淝水之战

时间:165438+公元383年十月。

东晋谢玄vs前秦苻坚。

参赛部队:东晋北府兵八万vs苻坚三十万,其他部队五十万。

伤亡:东晋五千人,苻坚自己的部队全军覆没,其他部队造反。

地点:安徽瓦埠湖。

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发生在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前秦对南方东晋发动的一系列侵略兼并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东晋以少胜多,打败了前秦,8万将士打败了80多万敌军。因此,淝水之战名扬天下。其名气不仅体现在东晋以少胜多,还体现在以弱胜强。更重要的是,它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延缓了中国南北两朝对峙半个多世纪。公元383年,东晋八万大军与前秦八十万大军交战,由于前秦内部矛盾重重,民族成分复杂,统一北方时间不长,统治基础不牢,民心不附,士气不定。苻坚丞相王蒙,因缺乏骨气而死。苻坚在战斗中使用非人类人员,使其在数量上占有极其优势,但在实战中却不堪一击。最高统帅傅坚是个色厉内荏的人,口口声声说鞭长莫及,但临阵退缩,紧张兮兮。淝水之战,70多万* *全军覆没,散落在前秦军,只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大军还完好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了。不仅如此,北方的暂时统一也瓦解了,它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再次崛起,分别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两年后被姚苌俘虏杀害,前秦灭亡。中国的南北分裂仍在继续。东晋利用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故土,但很快因为宰相谢安的去世和前线主帅谢玄的退休而转入守势。这场战争的胜利者东晋虽然未能恢复全中国的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对南方的侵扰,为江南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如何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册,对后世纵横家的战争观和决战思想产生了长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