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应该如何更科学的看待?

炎黄皇帝与姚舜禹的传说

黄河及其儿女是如何从文明的曙光走到文明的门槛的?要揭开这个谜团,不仅要依靠考古资料,还要借助古籍中记载的许多古代神话传说。炎黄和姚舜禹的传说,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黄河及其子孙从文明早期到文明时代的一些踪迹。

黄帝和颜地其实不是皇帝,而是古籍记载的古代黄河流域的两个部落首领。黄帝和颜地都出生在黄河支流渭河流域,当时已经是宗法公社时代。传说他们都是“熊郡主”少典的后代。“过去少典娶了尤氏,生了皇(黄)和炎帝。黄帝是汲水做的,炎帝是姜水做的。成与德不同,故黄帝为纪,炎帝为姜。”这里所说的“命”,并不是说黄帝和颜地都是少典的后代,而是说他们都是少典的后代。“黄帝以汲水为名”是指他在汲水之畔长大,所以以汲水为氏。吉水立即使用古漆水,它起源于陕西省麟游县西北的杜林,在今天的武功县汇入渭河。姜水是渭河支流清江的下游河段,清江在陕西宝鸡与渭河汇合。也就是说,炎黄两个部落最初的活动区域都在黄河支流渭河上游。

传说黄帝原姓公孙,因比姬水长而改姓姬。曾住轩辕之丘,号轩辕;因为是熊的后代,所以又叫熊氏。他“生而为神,弱而能言,幼而忠(巧),长而敏,智”,后来被选为部落首领,带领部队迁徙到陕北定居。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寻找更多平坦、开阔、肥沃的土地,沿着北洛河南下,到达今天陕西的大理、朝邑。那里的黄土地给了他们发展农业的便利条件,但不时出现的干旱困扰着他们,迫使他们继续寻找自己理想的地方。于是,黄帝率部从大理、朝邑向东渡过黄河,沿中条山、太行山,进入汾河流域,再向东北推进,到达今天河北涿鹿一带。有桑干河和洋河冲积而成的适合农耕的宽阔山谷,附近有狩猎森林。他们觉得环境很优越,就定居下来了。

就在黄帝带领他的部落东移的时候,炎帝也带领他的人民开始了长途跋涉。炎帝,又名,说他生于李(烈)山,即湖北省随州市李山镇,说他生于长阳,即陕西省宝鸡市神农乡长阳山。"他是人,姓蒋,又名."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地方定居,他还带领部落向东迁移。但是他们走的路线和黄帝走的路线不一样。他们先下渭河到河南的西南部,然后下黄河到河南的东部,在那里定居下来。

当时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和氏族制度的瓦解,部落首领逐渐掌握了一定的特权。部落之间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争夺彼此的实力,往往会发生战争。一些部落首领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刀锯并用甲兵”,还发动战争掠夺财富,奴役其他氏族和部落。这种战争加剧了社会分裂,给正常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而调节社会矛盾的氏族制度习惯法此时却失去了作用,显得力不从心。面对越来越多的战争,血族部落相互联合,结成联盟,进而形成更大的财团。此时的炎黄两个部落也用武力征服四面八方,扩张势力,从而引发大规模冲突。双方在汉泉(今河北怀来)打了三场仗。黄帝麾下的六大氏族,即熊、蝎、貉、虎,与颜地部落一起在黑暗中被杀,颜地部落惨败,不得不投降。因为两个部落有血缘关系,黄帝没有屠杀颜地部落,而是和他们结成部落联盟,黄帝成为炎黄部落联盟的首领。炎黄部落联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日后华夏民族的雏形。

后来,定居山东曲阜的九黎首领蚩尤扩大势力范围,引发了与颜地部落的战争。九黎,或称九夷,属于东夷族。传说蚩尤有9个部落,81个氏族。他说话像个怪物,吃沙子和石头,这可能是因为黄帝子孙有意丑化其他部落首领。“以蚩尤制冶金”,“以金为兵”,制杖、制刀、制戟、制弩,勇武善战,震惊天下。他率领一个由九个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在豫东以西攻击颜地部落。颜地部落无法抵抗,相继失守,失去了他们的住所。蚩尤紧随其后,炎帝向黄帝求援。黄帝于是率兵迎敌,在涿鹿与蚩尤激战。战争异常激烈。据说黄帝和蚩尤九战无敌。蚩尤放雾三天三夜,黄帝部落看不清方向。大风过后,黄帝的“大臣”受北斗星座的启发,发明了南导车,他们才得以冲出迷雾。在玄女的帮助下,黄帝制作了80面鼓,鼓上盖着东海神兽隗的皮,用雷兽的骨头做鼓槌。他们在战斗中被击鼓,500英里外都能听到。战斗持续了很长时间,最后在冀州进行了决战。黄帝派应龙去攻打蚩尤,应龙储水放入水阵。蚩尤从风伯请来了雨师,下了一阵暴雨,冲毁了水阵,又让黄帝陷入了困境。黄帝请来天女秀利加米,止住风雨,天气顿时放晴。蚩尤不知所措,手下惊恐万分。黄帝指挥一支军队掩护杀过去,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蚩尤和他请来的风伯雨师一起向黄帝投降。黄帝进入了东夷活动的地区。他“驾象车六龙,碧眼(一兆火鸟)当先,蚩尤在前,风伯在后,雨师洒落,虎狼在前,鬼神在后,凤帝(凤凰)遮之”。他上泰山之巅见鬼神,演了一出悲壮悲凉”。蚩尤后来被杀,部分九黎人加入炎黄部落联盟,融入华夏族;一部分南下,并入南方苗族。

涿鹿之战的胜利,进一步扩大了炎黄部落联盟的势力,发展成为更大的部落联合体。黄帝的权威大大提高,集司法权、祭祀权、军事指挥权、生产指挥权于一体。所有部落都必须服从他的命令,不服从就出兵征讨。他还开山修路,试图突破部落地区的隔绝,促进部落之间的交流。传说黄帝一生都没有太平过。118岁在河南旅游时死于京山。人们护送他回到陕北,把他埋在陕西省黄陵县的桥山上。这就是前面提到的黄帝陵。

由于黄帝后来被尊为中华始祖,后人把古代的许多发明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大臣”,如建房、打井、缝制衣服、制作船车弩、炼石炼铜、创造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他的“大臣”仓颉创造文字,凌伦创造音乐和乐,等等。出于同样的原因,炎帝被尊为中国的祖先,后人也因他的发明创造而对他有所赞誉,称他为神农。在先秦传说中,神农和颜地本来是两个时代不同的人物,神农生活在颜地之前。战国时,人们把两个人放在一起,称他们为神农皇帝。他们说,“神农造木,擦木,雷磊,以教天下”,“可以先尝百草,才有药”,“也可以当五弦琴,教人在中国成市”。当然,这些发明也是原始时代人们的集体创造。

虽然炎黄皇帝只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们的发明创造也是远古时代黄河儿女智慧的结晶,但作为中华民族祖先的象征和中华文明开创者的化身,他们仍然被后人无限敬仰和怀念。因此,在黄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以外的土地上,出现了许多关于炎黄的传说,留下了许多与他们有关的名胜古迹。著名的除了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宝鸡的颜地庙、颜地陵外,还有山东曲阜的景陵宫、黄帝故里河南新郑、济源的吴王天坛、河北涿鹿的灵宝京山的黄帝城和黄帝泉、四川都江堰的黄帝庙和玄黄台、盐亭的元玄宫和雷祖墓、安徽黄山的轩辕峰。甘肃平凉的温温宫,湖北宜昌的西陵山和雷祖寺,随州的神农寺,山西高平的神农城和神农井,河南淮阳的神农五谷台,郑州的炎黄大帝雕像,湖南炎陵县的颜地陵等等。这些源远流长的传说和名胜古迹,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出现了几位杰出的部落首领,分别是尧、舜、禹。此时是龙山文化晚期,氏族制度即将崩溃。相传尧,又名陶,生于今山西汾河流域。现山西临汾南部伊村有“帝尧毛祠台”碑,尧庙村有尧庙,临汾县有尧陵、神居洞。他的生活很简朴,古书上说他“不削,取粗中之食,取藜麦之汤,冬有皮毛,夏有衣服”,也就是说,他住在用未割的茅草芦苇和剃过的椽子搭成的简陋房屋里,吃东西。但是,他很关心人民。部落里有些人饥寒交迫。他说他让他们饥寒交迫,有些人因为犯罪受到了惩罚。他说这是他平时管教不好,自己出来承担责任。舜,又名游舆,尧遗址(今山西垣曲东北)人。传说他在接替姚为部落会首领之前,受到姚的检阅,在历山(中条山的别称)劳作,在(今山西芮城以北)捕鱼,在桃城(今山西永济镇以北)河边制陶,后被姚封在险要之地(今山西平陆西南)。他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后,成为普班(今周浦镇)。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几次被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兄弟陷害,但幸运的是,他贤惠的妻子聪明地设计了一个计划,把他从危险中解救出来。但他当选首领后,不顾前嫌,对继母和哥哥宽大处理,让一些仇人感动,一心行善。虞的祖先据说曾居住在河套地区,虞居住时迁居河南西部。他以天下为己任,带领人民治理洪水,发展生产,受到高度赞扬。由于尧、舜、禹治理有方,当时的社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呈现出一派祥和安宁的景象。“天下太平,百姓无事”,所以被后人尊为圣贤。其实他们只是部落的首领,只是被神化了!!希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