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星

牛郎织女在农历七月初七过河的童话,在中国大概是家喻户晓的。牛郎星和织女星位于天河两岸,在夏夜格外显眼。牛郎星和织女星真的能一年见一次面吗?

牛郎星和织女星是像太阳一样的两颗星,它们也可以自己发光发热。牛郎星的中国官方名称是和谷基;它与其他几颗恒星结合形成一个星座,称为天鹰。织女星在中国的正式名称是织女星I;它和其他几颗恒星组成了一个叫做天琴座的星座。星座的名称和划分都是从西方传入的。

牛郎星和织女星离我们很远!牛郎星16光年,织女星27光年。它们之间的距离也很远,是16光年。也就是说最快的光和电,从牛郎星到织女星,都要马不停蹄跑16年,更别说其他交通工具了。假设牛郎织女真的住在这两颗星上,他们想打个电话或者发个电报互相问好,这长途电话单程就要16年!可见,天上的两颗星是不可能“相遇”的。

除此之外,牛郎星的表面温度达到8000摄氏度,而织女星更高,达到11000摄氏度。就大小而言,织女星比牛郎星大。织女星的直径是我们太阳的3倍,而牛郎星的直径是1.6倍。两个这么大的明星怎么会“相遇”?=

= = = = = = = = = = = =夏天的傍晚我们头顶上有一颗明显的亮星,那就是织女星。隔着天河,正对着天空东南方的织女是牛郎星。牛郎星两边有两颗小星星,据说是他们的孩子。

牛郎星比太阳大一倍,温度比太阳高2000度,光线比太阳强8倍。而织女星更大,是太阳的10倍,温度比太阳高4000度,光线比太阳强50倍。难怪我们在这么热的星球上看到织女星的光,略显蓝色。

织女星,或天琴座α,在中国民间和天文学界简称织女星。它是北半球亮度仅次于大焦的恒星,也是北半球最亮的早期恒星。虽然从1953开始它就是光电测光和MK光谱分类的标准星,但是多年的测光研究表明它是一颗变星,蓝色和黄色波段相差0.08星等。但其变星的分类和变暗规律有待进一步探讨。此外,它的视速度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织女星光谱分类为A0V早于天狼星A的A1V,但其表面有效温度9660K低于后者的9970K,半径略大于典型A0V星。可以看出,织女星的演化过程似乎已经脱离了最初的主序。来自织女星的软X射线已被探测火箭和高能天文台-1卫星发现。1979发表的研究表明,0.15 ~ 0.8千电子伏的X射线光度约为每秒0.3×1029尔格(太阳在同一波段的光度小于每秒0.01× 65429尔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