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介绍一个我的名人(韩)!!这是紧急情况!!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通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少数人散居在桦川、依兰、扶余三县和佳木斯市的部分乡镇。由于分布地区不同,所以有不同的自名。松花江上游富锦县大屯叫“贝娜”,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到金口村叫“那乃”,居勒得力村叫“那乃坳”。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人口为4640人。是中国北方唯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使用赫哲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没话说。早年砍柴、劈皮、结皮笔记。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汉语被广泛使用。在清朝,有人称他们的一个部落为法雅卡(Fayakah),俄罗斯之外还有几个赫哲族部落。纳奈人、乌尔齐人、敖罗赫人、乌达盖人也是赫哲族人,有人提议成立纳奈语支。

鱼皮衣酒敬神狗拉雪橇赫哲族人

据2001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赫哲族有4600多人,是全国最小的民族,大部分居住在黑龙江省的同江、饶河、抚远等市县。同江市界金口赫哲族乡是中国四大赫哲族聚居地之一。赫哲族鱼皮衣

赫哲族文化村的大门——典型的赫哲族建筑木刻廊

唱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时,优美舒展的“赫尼那”曲调总会让人想起生活在东北三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并以渔猎为生的赫哲族。

“赫哲族”这个词的意思是“下游”或“东方”。赫哲族人自称“用日本海贝”、“那尼沃”、“那乃”,意为本地人,也被称为“赫哲族”(意为“东方人”)、“齐冷”(意为“住在河边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的民族命名为赫哲族。人口约4200人,主要居住在同江市、饶河县、依兰县和佳木斯市郊区敖其村。

赫哲族生活在我国黑龙江省松花江、黑龙江省和乌苏里江下游,即三江平原和完达山地区。三江是一片山川秀美的沃土,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特产——刺槐鱼、田鸡鱼、三花五螺、水貂、麝鼠...自古以来就是富饶的天然渔场和狩猎场。人们常用“棍子打狍子捞鱼,野鸡飞进电饭锅”来形容这里的富庶。勤劳的赫哲族世代生活。

[编辑此段]赫哲族追根溯源。

据史料记载,最早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密山新开时期。先秦时称、为楼,南北朝时称布吉,隋唐时称女真,元明清时称女真。赫哲族名字的由来最早记载并流传于康熙二年(1662)《清实录》。目前中国有四个赫哲族聚居地,分别是同江市界金口赫哲族乡、八岔赫哲族乡、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市敖齐镇敖齐村。

由于历史原因,赫哲族是一个跨国民族。俄罗斯赫哲族有两万多人,当地人叫他们那乃人。他们的民族历史、民族语言、宗教礼仪、歌舞、服饰、民俗和中国赫哲族都具有北方内陆渔猎民族的生产生活特点。

[编辑此段]赫哲族人的衣食住行

赫哲族女孩

渔猎是赫哲族的主要衣食来源。赫哲族人喜欢吃鱼,尤其是生鱼。这个习俗一直传承至今,体现了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点。赫哲族向来尊重杀鱼。

不仅吃鱼和动物肉,赫哲族人穿的衣服也多以鱼皮、鹿皮、鹿皮制成。男人多穿鲶鱼骨做的两排纽扣的大排扣皮衣,女人则穿鱼皮或鹿皮袍,看起来像旗袍。男女都穿鹿皮、鹿皮、鱼皮制成的鱼皮裤、鞋。用鱼皮做衣服也是赫哲族妇女的一大特长。因此,赫哲族在历史上也被称为“鱼皮部”。在文化村的展厅里,我们看到了用煮熟的三文鱼皮缝制的男女两套鱼皮套装,做工精致,款式简单。

[编辑此段]赫哲族措洛安口

在居住方面,赫哲族居住在永久性房屋如木刻楞、赫拉辫草正房和临时性房屋如罗安口(尖顶窝棚)、胡如布(地窖)和宽布如安口(圆顶窝棚)。

狗拉雪橇是赫哲族的主要交通工具。经过训练,每只狗可以拉70公斤左右,每天行进100到150公里。狗是赫哲族的好帮手,在交通、狩猎、看家、保护主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赫哲族在历史上也被称为“狗部”。

随着时代的发展,赫哲族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在结金口乡,赫哲族群众住进了宽敞的新房,开垦了土地,发展了旅游,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赫哲族和其他兄弟一样,正在走向小康生活。

赫哲族的祖先自古就繁衍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宿神系所属的娄、布吉、黑水、野人女真等古代民族,都与赫哲族的祖先有亲缘关系。清朝初年,官方和民间文献都记载了黑金、黑镇、赫哲族、骑冷、赫哲族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的民族称为赫哲族。

关于赫哲族何时形成,学术界仍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赫哲族以古老的赫哲族为核心,吸收了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满族等民族元素,以及其他原属黑龙江流域的土著,以及来到赫哲族分布地区居住的蒙古族和汉族,在清初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民族,主要从事渔猎生产。解放前,其社会发展还停留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宗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直非常关心赫哲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他们的社会生产得到了超越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赫哲族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编辑此段]赫哲族社会经济

顺治元年(1644),大清先人入关前后,先后编赫哲族,征集贡品,张挂旗甲。直到19世纪初,从牡丹江到黑龙江下游的乌扎拉村,22个赫哲族都按照宗族和分布区域受到清廷的有效统治。到了清代,赫哲族与内地和当地民族的产品交换关系日益发展,赫哲族的渔猎工具逐渐完善,生产力逐渐提高,原始社会逐渐分解。到了清末,已经从原始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辛亥革命后,三江平原开发加速,赫哲族与汉族杂居,渔猎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在政治、经济上与汉族及周边其他民族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后,对赫哲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实行残暴统治,甚至公开推行种族灭绝政策,使赫哲族人口更加减少。抗日战争胜利前,它已濒临灭绝。渔猎经济是赫哲族人民生活的主要来源。“夏天捞粉,冬天以物易物,以貂为生。”17年底,狩猎产品出现了从以物易物到商业化的转变。20世纪初,狩猎业衰落,大量渔业产品商业化。抗日战争胜利1945,赫哲地区解放。当时幸存的赫哲族居民只有300多人。人民政府执行国家发展政策,积极帮助赫哲族人民发展生产,逐步改善生活。现有人口比1945增加了100多倍。

赫哲族过去几乎是文盲。解放后,人民政府不仅积极帮助他们发展渔猎生产和民族贸易,现在部分赫哲族也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发展乡镇企业。赫哲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开办了小学和中学,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现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赫哲族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位居全国各民族先进行列。赫哲族地区的每个村庄都有卫生所、广播电台、一些文化站和俱乐部,拥有电视的家庭数量正在增加。从地方到中央的各级党代会和人大都有赫哲族代表,赫哲族干部在赫哲族聚居区的政府中担任县长和乡长。赫哲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但与其他兄弟民族享有完全平等的民族权利。

[编辑此段]赫哲文化艺术

赫哲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最流行的“伊玛坎”是一种口头民间说唱文学,其故事大多能传唱多日,多为歌颂英雄复仇事迹、民族兴衰、纯爱等。歌词彼此押韵。说唱的时候一定要背好故事的基本内容和单词,不能随意添加。《谈胡力》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它是寓言、童话、神话、传说和民间文学的总称。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短小活泼。一般是老人给孩子讲的,对孩子有启发性。赫哲的音乐也很有特色。其特有的乐器被称为“孔康吉”和“口弦琴”。前者已失传,后者至今仍能被人玩。

赫哲族的图案艺术非常发达。他们经常在鱼皮、兽皮制成的衣服、鞋帽、被褥上绣各种云纹、花卉、蝴蝶、几何图案。在餐具和桦木制品上雕刻各种连续的花纹、云纹、山水、花鸟、动物,形象生动,造型美观独特。妇女在裙子、披肩、马甲、帽子、裤腿上绣出的花纹和图案更为精致。尤其是生活用品上的彩绣,如“公鸡捧花”、“花篮莲藕”等,构图新颖独特,尤为精彩。赫哲族人在不同产品上刺绣、拼接的各种图案,以其独特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赫哲族人的聪明才智和审美群体意识。赫哲族图案艺术吸收了汉族图案艺术的精华,并不断创新。充满民族风味,反映民族生产生活特点,充满民族特色。它是中国刺绣和图案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赫哲族有语言,但没有文字。很长一段时间,只有民间文学。作家文学是解放后才发展起来的。吴白新是解放后第一位有突出成就的赫哲族戏剧家。他改编和创作了20多部歌剧、戏剧和电影剧本。有《冰山上的来客》、《赫哲族的婚礼》等戏剧和电影文学剧本,有《好班长》、《焦》、《黄继光》、《雷锋》等歌剧。其中《赫哲族的婚礼》是赫哲族新文学的代表,也是当代文学史上赫哲族戏剧家写的第一部反映中国人口最少民族生活和历史的剧本。他成功地将“伊玛坎”的演唱形式运用于全剧,丰富了中国当代戏剧的题材,并将民族形式与传统技法相结合,对戏剧民族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编辑此段]赫哲族风俗

赫哲族传统跳跃精神

赫哲族人在喝第一口酒之前,要用筷子蘸一点酒,抛向空中,洒向大地,以示对祖先和神灵的尊敬。但是我不喜欢喝茶。有时候我会炒小米用水冲泡,或者收集野玫瑰,小橡树嫩叶嫩芽晒干泡水泡茶喝,但大部分人一年四季都喜欢喝生冷水。

赫哲族妇女生孩子要吃小米粥和大米粥、鲫鱼汤、牙鱼汤、兔肉汤和“莫问古米”、面条、汤面、鸡蛋等食物。产后三天内不能吃青菜,以免母婴腹泻。坐月子期间都是吃热饭,避免着凉影响身体和奶水。

赫哲族人去世后,必须用面粉做成油炸的细面条和各种形状的细面条小吃,供人们在餐桌上食用和参加悼念活动。

[编辑本段]赫哲族的婚俗

青年男女订婚过程中,要设宴招待双方长辈和媒人;婚宴上,男方老人家要敬女方老人家三杯酒。婚宴上,新娘要面向墙壁“仰面而坐”,欢送会离开后,才可以下到田里,和新郎一起吃猪头猪尾。新郎吃猪头,新娘吃猪尾,寓意夫领妻,团结和睦,最后新郎新娘吃面条以示情意,白头偕老。

[编辑此段]赫哲族的饮食习俗

赫哲族人喜欢吃“拉拉饭”和“莫温谷饭”。“拉拉饭”是一种用小米或玉米渣做成的又厚又软的米饭,可以和鱼松或各种动物油一起吃。“莫问古大米”是用小米和盐煮鱼或动物肉制成的粥。现在和汉族一样,大部分人吃馒头、糕点、米饭和各种蔬菜。

赫哲族有一些独特的鱼肉风味食品,可分为生食和熟食。生的生鱼干,生肉干和新鲜的生鱼。鲜鱼的吃法很多,主要是拌菜和生鱼。还有一种冬天吃的冻鱼片。如果尊贵的客人来了,还有一盘冻鱼片,这是一道美酒佳肴,鲜美清凉,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加工过的鲟鱼、鳙鱼、三文鱼子等熟食,营养价值很高。鱼片和瘦肉也有蒸、烤、炸、炖、煮、炸等加工方法。其中,鱼松是每餐必不可少的。典型的食物有:拌菜生鱼,赫哲族人称之为“塔勒卡”;鱼松,赫哲族人称之为“塔丝恨”。

[编辑此段]赫哲族节日庆典

赫哲族春节

节日期间,尤其是春节,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办鱼宴,用当地的鱼做各种菜肴。鲜红色透明的三文鱼子做的菜最美味。节日期间,还必须吃饺子和拌有生鱼的蔬菜,喝酒。你不能每顿饭都吃剩饭。把剩菜留到春节后吃。

[编辑本段]赫哲族宗教信仰

赫哲族信仰萨满教和万物有灵论。萨满有河神、独角龙、河神三种,每种大约有六个等级。他们认为有多少种动物和爬行动物就有多少种神,最受尊敬的是长着一张人脸的神。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赫哲族的祖先认为日月山神主宰,所以崇拜它们。

[编辑本段]赫哲族名人

韩庚:韩国偶像团体super junior的中国成员,也是第一个在韩国出道的中国人。作为一个杰出的艺术家,韩庚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并表现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他坚持在韩国乃至亚洲的各大颁奖典礼上用中文致谢,并时刻不忘到处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鉴于韩庚在中国文化传播方面的出色表现,2008年在北京获得第一名,成功成为奥运火炬手。现在,亚洲人气组合超级少年乐队推出了一个全新的组合——Super Junior-M,韩庚成为了超级少年乐队-M的队长,他将带领Super Junior-M的成员们回到自己的家乡——中国。韩庚不仅是80年代年轻人热情拼搏的典范,更是中国人和赫哲族走出去、荣归故里的荣耀!

真实姓名:韩庚

国外常用拼写:hankyung/hang/韩庚

韩文名字:?

日本名字:ハンギョン

生日:1984年2月9日

性别:男

星座:水瓶座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中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身高:181CM

重量:61kg

血型:b型。

民族:赫哲族

归属群体:超级少年乐队(缩写为SJ或SuJu)(韩语名:?)成员

超级少年乐队普通话(简称SJ-M)队长

经纪公司:SM娱乐

出道时间:韩国出道时间(SJ):1105年0月;

中国出道(SJ-M):2008年4月8日。

官方博客地址:/hang

伍百新(1920—1966),赫哲族,吉林永吉人,原名吴玉泓,伍百新。当代杰出的剧作家和作家。白昕早年就读于奉天佛学院,后加入沈阳协和剧团。从65438年到0939年开始从事戏剧活动。抗战时期创作了吴白新的《大海的呼唤》、《南行草》等作品,表达了对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强烈不满,充满了爱国情怀。1945参加革命,做过文艺工作。还随军南下解放湖南、广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调入哈尔滨剧院,开始职业编剧生涯。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先后创作了《黄继光》、《印度情人》、《雷锋》、《赫哲族的婚礼》、歌剧《单莺红》、《焦》和电影文学剧本《冰山上的来客》。白昕在戏剧和电影创作上成就最大。他的电影剧本《冰山上的来客》和话剧《赫哲族的婚礼》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代表了白鑫话剧创作的高度和成就。尤其是《赫哲族的婚礼》,他成功地将赫哲族的“伊玛坎”形式运用到戏剧创作中,对戏剧创作的民族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是赫哲族新文学的代表。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害致死,时年46岁。

毕大川(1938—),赫哲族,黑龙江省集贤县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毕大川年轻时喜欢运动。65438-0959年参加第一届全运会公路自行车比赛,获国家运动员称号。1962毕大川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系,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系统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后来,他在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回国后任航天工业部101研究室主任,国家科委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1988后成为中国创新公司总经理。毕大川研究严谨认真,主要从事现代控制和软科学的研究和组织工作,成绩显著。科研成果获1978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1980中国科学院二等奖,国防科工委二等奖,1982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65438+。

武金彩:赫哲族一代杰出的民谣歌手、说书人和“伊玛坎”歌手。他说唱的伊玛坎《安图莫日根》获得全国优秀民间文学奖。

赫哲族民间画家尤永贵。他的作品有65,438+000多幅被国内外有关部门收藏。

[编辑本段]赫哲族礼仪

赫哲族讲究礼仪,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尊老爱幼赫哲族讲究礼仪,有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尚。晚辈外出拜见长辈回来,要向长辈鞠躬,依次问候父母和兄弟姐妹,以示尊敬。长辈亲吻晚辈的额头以示爱慕。

居住在黑龙江省通江、饶河一带的赫哲族,以渔猎为主,有吃生鱼的习惯。客人来访,往往以凉拌生鱼招待,先请他们吃一口鱼,以示对对方的尊重。如果客人不吃饭,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鱼头必须提供给客人以示尊重。上桌的鱼菜总是把鱼头对着客人。吃菜的时候总是用筷子点鱼头,表示客人可以吃了。科学实验表明,鱼脑含有高蛋白,营养价值高,尤其是鲫鱼头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在北方,赫哲族人过去认为孩子死后,灵魂先变成麻雀,再转世为人。30岁以上未生育的女性被视为缺轮回者,必须请萨满找魂求子。仪式开始前,讨孩子的女人要偷偷把萨满的帽带或女神裙的丝带打个结。萨满在圣柱前脱袍时发现了这个结,问是谁系的。女子立即跪在圣柱前,洒酒许愿,求神赐子。于是萨满敲鼓祈祷,命令寻子者在3到4天内到萨满家去取胎魂。当时那对乞子夫妇带着鹿皮或鹿皮做的“魂袋”来到萨满家,并排坐在炕沿上,萨满的两个助手扶着他们的肩膀。萨满在房间里跳来跳去寻找灵魂的时候,只要情侣中有一个人的肩膀抖动一下,就认为灵魂已经被附身了。萨满放下手中的鼓,拿起收魂袋,向袋中吹了一口气。有了儿子后,夫妻俩必须用牛、马、猪、羊来犒赏神灵。

拜鬼者死后,人们会举行一些与他(她)有关的仪式,称为“拜鬼仪式”。这是灵魂不灭思想的反映。

赫哲族人相信,男人死后的第七夜,女人死后的第九夜,灵魂会回家。那天晚上,死者的家人会在大门口放上用纸做的衣服和饭菜,并放上一碗骨灰,以验证鬼魂是否已经回家。第二天早上,右边的灰被鸡鸭等动物做了记号,表示灵魂回来了,反之亦然。留下什么样的动物痕迹,说明死者的灵魂已经附着在这个动物身上。

特别关注赫哲族名人,韩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