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初七有什么民俗活动?

我国农历七月初七有哪些民俗活动?在农历七月的夜晚,天气温暖,植物芳香。这就是俗称的中国情人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浪漫的节日,也是过去女孩子最重要的日子。

晴朗的夏秋之夜,满天繁星,一条巨大的白色银河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江相望,那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着看牵牛花和织女是一种民俗。相传每年的这个晚上,就是织女和牛郎在鹊桥相会的时候。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聪明的仙女。在这一夜,普通女人向她祈求智慧和娴熟的技巧,她们也向她祈求幸福的婚姻。因此,七月的第七天也被称为乞讨节。

据说在七夕之夜,你可以抬头看到牛郎织女相会的银河,也可以在瓜果架下的天空中偷听他们相遇时的爱情故事。

乔奇七夕的习俗

中国情人节最常见的习俗是女性在七月七日晚上进行的各种乞讨活动。

讨巧的方式大多是女生想尽办法做小物品,上面放些瓜果。不同地区讨巧的方式不同,各有各的利益。

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讨活动很简单,只是展示瓜果进行乞讨。如果瓜果上有蜘蛛网,说明乞讨很有技巧。然而,在鄄城、曹西安、平原等地,吃巧饭、讨巧的习俗很有意思:七个好姑娘收集粮食和蔬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枚红枣分别包成三个饺子。乞求聪明后,他们聚在一起吃饺子。据说,他们有钱,善用针线,早早结了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活动带有竞赛性质,类似于古代斗智的习俗。现代习惯用穿针、巧蒸、巧烙水果,有的地方还做巧芽汤。一般在七月初一把五谷泡水,七夕割芽煲汤。这一带的孩子特别注重吃机灵芽,面塑、剪纸、彩绣做成的装饰品就是斗机灵芽习俗的演变。牧童会在七夕这一天采野花挂在牛角上,这一天叫做“牛生日快乐”(据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藤县、邹县称七夕上的雨为“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它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传说胶东和鲁西南的喜鹊很少,都上天去搭鹊桥了。

今天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各种小物件都用面粉做成,放在油里炸熟后称为“妥果”,晚上在院子里陈列妥果、荷花、白莲藕、红菱。女孩在月亮上放一根针,祈求织女给她一个聪明的技能,或者抓一只蜘蛛放在盒子里。如果第二天打开盒子,那就叫聪明。

在绍兴的农村,那一夜会有很多年轻的姑娘躲在茂盛的南瓜棚下。如果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牛郎织女相遇时的呢喃,那待嫁的姑娘将来一定会得到这份永恒的爱情。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每天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在浙江金华,每家每户都要在7月7日杀一只鸡,这意味着牛郎织女将在这一夜相会,如果没有公鸡宣告黎明,他们将永不分离。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早晨,仙女会下凡洗澡,喝它的洗澡水可以辟邪、治病、延年益寿。这种水叫“双七水”。当鸡在这一天啼叫时,人们争先恐后地从河里取水,然后带回去放在新的瓮里以备将来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是独一无二的。节日来临前,姑娘们提前准备好彩纸、通草、细绳等,编织成各种花里胡哨的小玩意。他们还把种子和绿豆放在一个小盒子里,浸泡在水中使它们发芽。花蕾长到两寸多时,用来祭神,称为“拜仙”、“拜神”。从第六天晚上到第七天晚上,一连两个晚上,姑娘们都穿上了新衣服,戴上了新首饰。一切安排妥当后,他们焚香点烛,向星星跪拜,称为“迎仙”。从第三夜到第五更,他们要连续拜七次。

祭拜完神仙,姑娘们手里拿着彩色的线,穿过针孔。比如能一口气穿七个针孔的叫巧手,穿不了七个针孔的叫巧手。七夕过后,女孩们互赠小工艺品和玩具,以示友谊。

在福建和中国的情人节,应该允许织女欣赏和品尝水果和蔬菜,这样她就可以祝福来年的水果和蔬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种种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和瓜子)、鲜花、女性化妆品的花粉和一个香炉。一般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烧香拜神,默默祈祷。女人不仅求聪明,还求孩子,求长寿,求美丽,求爱情。然后大家一边吃水果,一边喝茶聊天,玩着讨巧的游戏。乞求聪明有两种:一种是“占卜”,即用占卜工具问自己是聪明还是愚蠢;另一种是巧配,即谁穿针快谁就巧,慢的就叫“输巧”。“失去聪明”的人应该给聪明的人准备一些小礼物。

有些地区还组织“七姐妹会”,各地的“七姐妹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上各种明香案,远远地给牛郎织女献祭。所有的“香案”都是纸糊的,桌上摆满了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做的小花衣、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等。不同地区的“七姐妹会”会在香案上下功夫,看谁做的精致。如今,这种活动已被遗忘,只有少数祠堂仍在这一节日设立香案,供奉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准备,晚上开始求织女帮忙。

适当的水果是七夕节最著名的节日食品。妥妥的水果,又叫“琪琪果”,样式很多。主要材料是油、面粉、糖和蜂蜜。在宋代,适当的水果已经在市场上出售。正当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入锅中融化成糖浆,再与面粉、芝麻混合,摊在桌上,晾凉,用刀切成长方块,最后折成纺锤形正当果胚,煎至金黄。手巧的女性还会创作各种与七夕传说相关的图案。

此外,《乞巧》中使用的瓜果也有很多变化:要么将瓜果雕刻成奇花异鸟,要么在瓜皮表面浮雕花纹;这种瓜叫“花瓜”。

吃聪明的食物

中国情人节的饮食习俗因地而异,一般称之为巧食。其中,饺子,面条,牛油果,馄饨和其他食物用于这个节日。吃云面,得是露珠做的,吃了能得巧意。还有很多民间糕点店,喜欢做一些有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能人”、“巧酥”,卖的时候还叫“送能人”。这种习俗至今在一些地区流传。

农历七月初七民俗活动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中国的情人节。因为这一天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女孩,节日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乞讨技能,所以人们把这一天称为“乞讨技能节”或“女儿节”或“女儿节”。七夕是中国最浪漫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过去女孩子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夜,妇女们扎针祈福禄寿的活动,到了第七天,仪式虔诚而隆重,并陈列着鲜花和水果。各种家具家电精致小巧,让人爱不释手。

2006年5月20日,中国情人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别称“周”。王波的七夕赋《留灵于周上,望月夕尽》,将周与月夕相对比,点出一年中与亲情、爱情有关的最美、最动人的两个夜晚。正因为如此,后人把男女结婚的吉日称为“周”。

晴朗的夏秋之夜,满天星斗,一条白色的银河像一座桥横跨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江相望,那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着看牵牛花和织女是一种民俗。相传每年的这个晚上,就是织女和牛郎在鹊桥相会的时候。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聪明的仙女。在这一夜,普通女人向她祈求智慧和娴熟的技巧,她们也向她祈求幸福的婚姻。因此,七月的第七天也被称为乞讨节。

据说在七夕之夜,你可以抬头看到牛郎织女相会的银河,也可以在瓜果架下的天空中偷听他们相遇时的爱情故事。

在这个浪漫的夜晚,面对着天上的明月,姑娘们把当季的瓜果蔬菜放在天上供奉,乞求天上的仙女赐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她们掌握自己的针线技艺,甚至乞求爱情和婚姻的结合。在过去,婚姻是女性决定自己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因此,在这个宁静的夜晚,世界上无数有情的男女会在星空下祈祷婚姻幸福。

农历七月初七的民俗活动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即中国的情人节。

社会风俗习惯

针刺

这是最早的乞巧之道,始于汉代,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代女子常于七月七日在金凯楼穿七孔针,人有Xi之志。”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年谱》说:“七月七日,是夕家女子,系彩楼七孔,或以金银为针。”《地理志》说:“齐武帝始于一楼观城。7月7日,朝廷官员多次尝试穿针引线。世人称之为穿针楼。”五代王人禹《开元天宝遗》说:“七夕,宫中以锦缎筑成,高数百尺,可打天下数十人。陈以酒烤瓜果,设席,拜牛女二星,嫔妃各穿九孔针,五色线对月。这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动清商之歌,其乐融融。土人之家有效。”袁涛宗彝的《元氏县叶挺录》说:“九表引,七夕节是求巧之地。晚上,宫女们上台用彩色的丝绸穿九尾针。先完成的人是聪明的,晚完成的人叫失败者。每个人都贡献了礼物。”

蜘蛛应该很聪明

这也是一种比较早的求巧方式,其流行比一般始于南北朝时期的用针求巧要晚一点。南朝梁宗谷说《荆楚时代实录》;“是晚上,陈瓜果在法庭上讨要小聪明。如果你在甜瓜上有一个开心子网,你认为它是对应的。”五代王人禹《开元天宝遗》说:“七月七日,我们都用小盒子捉蜘蛛,直到天明;把蜘蛛网想象成稀疏的和密集的。秘密的人聪明的话多,罕见的人聪明的话少。民间作品也是。”宋人孟元元的《东京梦里行》说,七月初七,“合子里放一只蜘蛛,隔天看。如果网是圆的,那只是巧合。”宋·周觅的《我一岁的时候》说;“房子里存放小蜘蛛,等待网的密度需要多长时间?”富田汝澄的《Xi潮之乐》说,七夕,“把蜘蛛装在小盒子里,第二天早上看它们结网的密度,这是非常聪明的。”由此可见,历代考验智谋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南北朝视网的存在,唐代视网之薄,宋代视网之圆,后世沿袭唐代风俗。

扔针和技能测试

这是七夕针线习俗的变体,起源于针线,又不同于针线。这是明清时期流行的中国情人节习俗。明代刘东、俞懿正《帝都风光略》说:“七月七日下午,我们丢了一根巧针。女人接触到水,水膜看着陌生,绣花针浮着看着水下针的影子。有云有花有鸟兽有鞋有剪子有茄影的叫巧乞;其影厚如锤,薄如丝,直如轴蜡,是误。”《直隶》记载还说,在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凭日影验工,夜犹乞巧。”请引用《日光下旧闻考》万部杂注:“七月七日,燕都女子投小针于水。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锥,皆因占卜女之巧。”

叶澜斗桥

这种游戏起源于汉朝的宫廷。汉高祖夫人戚夫人的宫女贾,在出宫嫁给扶风男子段儒后,经常在汉宫与人谈论七夕节。她说:“每年七月七日,汉宫先奏,百子,再系五色,谓之‘情分’。后来宫女们一起去了闭关楼,大家学会了穿七巧针求巧。还有一个宫女叫徐婕妤,能把生莲藕雕成各种奇花异草,呈献给皇帝。皇帝晚上会把这些小玩意放在宫内的桌角上,让宫女们在黑暗中寻找。这个游戏叫‘斗巧’。”

种子寻找

在旧俗中,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铺一层土,播下谷子的种子,让它结出绿苗,然后在上面放一些小茅屋和花木,使它看起来像天舍人的小村庄,叫做“壳板”,或者把绿豆、红小豆、小麦浸泡在磁碗中,再用红蓝丝线系上。南方各地也叫“泡泡聪明”,发芽的豆芽叫聪明芽,连针都换成了聪明芽,丢在水面上乞求聪明。蜡还用来塑造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鹫、鸳鸯等动物的形状,浮在水面上,称为“浮在水面上”。还有蜡做的婴儿玩偶,妇女可以买回家,浮在水土中,以示对子女的吉祥,称为“化生”。

为了牛庆生

孩子们会在七夕那天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这一天也被称为“祝牛生日快乐”。因为据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和织女分开后,老牛让牛郎刮掉它的皮,开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人们有“庆牛寿”的习俗。[12]

烘干书和衣服

报道称,司马懿因为地位高,权力大,对曹操十分怀疑。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了自保,他装疯,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放心,于是他派了一个密友去让历史暗中探索真相。那天是七月七日,装疯卖傻的司马懿也在家里晒书。令史溯离开魏武帝,魏武帝立即下令将司马懿带回府衙,否则可以收押。司马懿只有乖乖地服从,回朝了。另一类人,在乱世,通过堕落来表达自己的抑郁。他们蔑视礼仪,反对习俗。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大家都印书,只有龙浩去晒太阳。当人们问他为什么时,他回答说:“我印刷书籍”。这一方面是鄙视印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肚子里的才华。晒肚皮也是晒书。魏晋时期,汉代的晾衣习俗为富家子弟创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看不起这种风格。7月7日,邻居在晾衣服时,看到货架上摆满了绸缎,令人眼花缭乱。阮贤不慌不忙地用竹竿捡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我不能免俗,跟你说!”从这些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七夕晒书晒衣的习俗是多么的兴盛。

农历七月初七有什么节日和民俗活动?中国人的情人节,有些人也叫它乔奇节七夕节或女儿节,这是女儿家最重要的日子。七月初七之所以叫乞巧,是因为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会遇到天河,女儿家晚上会用瓜果祭天,向女神乞巧。

公历4月5日左右是:

清明节又称扫墓节、鬼节、鬼节,与7月15日的中元节、10月15日的下元节一起,称为三明节,与祭祀鬼神有关。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根据阳历,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葱茏的季节,也是人们春游(古称踏青)的好时节,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清明节,在古代也被称为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的习俗丰富有趣。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慢跑、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习俗和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冷食冷餐对人的伤害,我们都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所以,这个节日是一个有特色的节日,既有悲伤的泪水去扫墓,也有踏青的欢笑。

农历七月初七有哪些民族活动?七夕节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或七巧日。

中国、韩国、日本都会庆祝七夕,但日本人在明治维新时将其改为公元,所以七夕也是在阳历的7月7日庆祝。

上巳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汉代以前定为三月初三,后来定为夏历三月初三。“上思”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中。《李周》郑玄注:“老时被除,今三月如水。”据记载,上巳节流行于春秋时期。上巳节是古代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晚春之人,春装成就,状元五六,童子六七,浴近七次,风载歌舞。”写的是当时的情况。

农历七月十四(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道教叫中元节,佛教叫玉兰节,民间习惯叫鬼节,也就是七月半。传说在那一天,地狱之门会打开,阴间的鬼魂会被释放。和主一起回家;那些没有主的人四处流浪,在没有人能找到食物的地方流浪。因此,人们在七月举行“普渡”,通过诵经等方式来超度一般孤独的灵魂,以免他们成为人类的灾难,或祈求鬼魂帮助治愈疾病,保护家园的安全。因此,南方地区有这一天普渡的习俗。

中秋节是东亚的传统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不仅是中国的节日,也是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和韩国的传统节日。

根据中国农历,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古代称为中秋节。因此,它被称为中秋节,也称为秋季节,八月节,八月半日,月亮节和月亮节,因为月亮在这一天是完整的,它象征着团聚,也被称为团圆节。

元宵节,也被称为上元节,元宵节或元宵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吃元宵,过元宵节,猜灯谜,提灯笼。很多地方都有放灯笼的习俗。它是中国最盛大的民间节日之一。

在广东省佛山市,有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即“不关门,扶经济”。意思是过了同济桥就健健康康了。

在台湾省,除了赏灯和著名的台湾灯会之外,在台湾省北部的台北县平溪乡还有一场灯展。此外,台湾省南部台南县延水镇还有一座著名的盐水炮。在台湾省东部的台东市,有一个冷炸单师傅,也是以烽火台炮为原型,但和盐水烽火台炮不一样。

在台湾省早期,据说未婚女子会在元宵节晚上偷洋葱,以获得一个好兆头。俗话说“偷洋葱嫁好男人;偷菜嫁个好老公”(台语发音)

起源

据史料记载,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根据传说,皇帝刘英死后,吕后家族控制了政权。吕后死后,周波和陈平长老揭竿而起,平息了“朱禄之乱”,支持刘恒,主要是为了中国皇帝。文帝听取了大臣们的建议,小心翼翼地治理国家,使汉帝国再次强大起来。因为是正月十五朱禄被扫,所以每年的这一天晚上,文帝都要出宫微服私访,与民同乐,留作纪念。因此,文帝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农历七月初七的习俗有哪些?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人的情人节,有些人称之为七夕节或女儿节,这是女儿家最重要的一天。七月初七之所以叫乞巧,是因为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会遇到天河,女儿家晚上会用瓜果祭天,向女神乞巧。

除了求织女的手艺,还求婚姻中的巧配。所以,世间无数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夜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对着星星祈祷婚姻幸福。

银河系西部的亮星是织女星。织女星是天琴座的阿尔法星,也是天琴座最亮的星。在古希腊,天琴座被视为七弦琴,是太阳神阿波罗送给俄耳甫斯的,迷倒了无数人。而在织女星旁边,有一颗由四颗暗星组成的小钻石。传说这是韦弗使用的梭子。

织女星河对面是天鹰座的阿尔法星,即牛郎星。古希腊人把这个星座想象成夜空中翱翔的雄鹰,牛郎星是雄鹰的心脏。

天鹰座牛郎星两边各有一颗小星,都指向织女星。据说这两颗星是牛郎星用扁担挑着的两个孩子,正在奋力追赶织女星。

七夕节的由来

很久以前,有一个孤儿和他的哥哥、嫂子住在一起。他既聪明又勤奋,但他的嫂子仍然不喜欢他。天亮前,他被赶到山上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几年后,哥哥嫂子和牛郎分开了,狼心嫂子只给了他一间破旧的小屋和一头老牛。从此,牛郎白天放牛砍柴,晚上和老牛一起睡在那个破旧的小屋里。有一天,牛郎把牛赶进了一片陌生的森林,那里山川秀美,鸟语花香。牛郎看到九个仙女驾着祥云在河边的草地上,便脱下五颜六色的衣服,跳进了清澈见底的河水中。牛郎盯着最年轻最漂亮的仙女看,着了迷。这时,老牛突然说:“她是天上的织女。只要把五颜六色的衣服拿走,她就是你的妻子了。”牛郎悄悄地跟在树后,悄悄地拿走了织女五颜六色的衣服。临近中午,其他仙女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驾着祥云走了。只有那个穿着花花绿绿衣服的织女找不到了。这时,牛郎从树后走出来,向织女求婚。看到牛郎老实、勤劳、坚强,织女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牛郎织女喜结良缘后,男耕女织,互敬互爱。两年后,织女生下一男一女。然而,天帝听说织女嫁给了人间,大怒。七月初七,王母娘娘命天兵天将捉拿织女。悲痛欲绝的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背着孩子用篮子追上了天空。眼看追上了,王太后拔出金钗一划,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出现在牛郎脚下。悲痛欲绝的织女和牛郎背着孩子,一个在河东,一个在河西,远远地在哭泣。哭声感动了喜鹊,顷刻间,无数喜鹊飞向天河,搭起了鹊桥,牛郎织女终于可以在这里相会了。王母娘娘没有办法,只好允许牛郎和织女每年七月初七在桥上相会一次。

当然,这只是传说。乞巧仪式起源于古代织女桑神的原始信仰。这种信仰,结合每年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的说法,成为我们今天七夕七裙的民间信仰。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人们俗称“七夕”,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浪漫的节日,也是过去女孩子最重要的日子。其实不只是汉族,壮族、满族、朝鲜族都有过“七夕”的习俗。然而,随着西方情人节流入中国,“中国情人节”逐渐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但她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远不及每年阳历2月14的西方情人节。更何况历史如此悠久,文化内涵如此深厚,传说如此美好的节日,却越来越不被社会重视,被人忽视,是不是世界变化太快了?还是节日不够现代跟不上时代?牛郎织女真的会被中国人抛弃吗?对“七夕”的忽视,迫使我们的目光聚焦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衰。农历七月初七——中国情人节。

牛郎织女的故事,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中国的情人节总是和牛郎织女的传说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美丽爱情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传说很久以前,南阳城西的牛家庄有一个聪明老实的小伙子。他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所以他不得不和他的哥哥和嫂子住在一起。嫂子马史很恶毒,经常虐待他,强迫他做很多工作。有一年秋天,他嫂子逼着他放牛,给了他九头牛,但他要等有了十头牛才能回家。牛郎别无选择,只能把他们赶出村子。

……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仙女们一起做游戏,在河里洗澡。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认识了织女,两人情投意合。后来,织女偷偷来到人间,成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野蚕分发给大家,教大家养蚕、吐丝、织鲜艳的绸缎。

牛郎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很幸福。但好景不长,很快就让天帝知道了,王母娘娘亲自下凡,强行把织女带回了天堂,恩爱夫妻从此分开。

牛郎是没有办法上天的,还是老牛告诉他,他死后可以用自己的皮做鞋子穿上天。牛郎按照老牛说的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子,带着他的孩子。眼看就要追上,恐怕太后把头上的金钗拔了,一个波涛汹涌的天河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边,只能相对而泣。他们忠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搭鹊桥,让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王太后别无选择,只能允许他们在每年的7月7日见面。

后来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时,姑娘们会来到花前月下,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希望能看到他们的一年一度的相会,祈求上苍让自己也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祈祷他们能有美满的婚姻,于是就形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公历4月5日,5月5日,7月7日,8月15日,9月9日。是什么节日,有什么民俗活动?公历4月05日=清明节=中国扫墓。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龙舟赛和粽子。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情人节=中国人成双成对。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敬老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