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哪些“中国创造”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01 |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我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2020年6月24日,165438+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重8.2吨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准确送入地月转移轨道。12 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中国航天探测器首次对地外天体取样打包、首次起飞地外天体、首次与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首次带样本高速再入地球等“多个第一”。中国探月工程“绕、下、回”三步走圆满落幕。

作为我国复杂程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任务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是发挥新举国体制优势的又一重大成果,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02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星座部署完成。

2020年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星座完成部署,具备向全球提供服务的能力。北斗三号系统由24个中圆地球轨道、3个地球静止轨道和3个倾斜地球同步轨道组成。自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目前,全球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了北斗系统。

北斗一号系统和北斗二号系统分别于2000年和2012年建成,为中国和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通信授时系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3 |中国迈出行星探测第一步,田文一号探测器冲向火星。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田文一号”探测器准确送入地火转移轨道。田文一号任务是中国建设航天强国进程中的一项重大标志性工程,也是中国航天迈向更深空的里程碑工程。任务成功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绕地巡视探测和着陆的国家,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自发射以来,田文一号已经完成了三次轨道修正和65,438+0次深空机动。现在已经飞行了约3.6亿公里,距离地球超过1亿公里,距离火星约1.2亿公里。预计2026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后,5438+0,实施“制动”进入环火轨道,登陆火星。

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首飞圆满成功。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等载荷组合送入预定轨道,首次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空间站阶段任务首战告捷,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来自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祝贺。这是中国乃至亚洲的运载火箭第一次发射20吨以上的飞船。

此次任务的成功,进一步奠定了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运载能力在世界现役火箭第一梯队的地位,标志着我国正式打通了25吨级的“天地运输走廊”,具备了建设载人空间站等大型空间基础设施的能力,在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的征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

05 |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首飞成功。

2020年2月22日,65438,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成功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又添新成员,中国航天“十三五”期间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圆满结束。

长八火箭主要着眼于未来太阳同步轨道的高密度发射任务需求。火箭首飞成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运载火箭谱系,增强了我国火箭在太阳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为“十五”期间各项航天发射任务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航天强国建设增添了新动能。

06 |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位和东方红五号卫星公共平台首飞。

65438年10月5日,石坚20号卫星成功固定并进入工作轨道。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平台东方红五号卫星公共平台首飞成功。20号卫星的成功定位,标志着“东五计划”平台验证的重大突破,甚至预示着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级的通信卫星“俱乐部”。“吴栋”平台具有高载荷、大功率、高散热、长寿命、可扩展、多适应性等特点,可满足未来20年卫星平台对通信、微波遥感和光学遥感的需求。该平台的应用意味着中国的通信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07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返回。

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新型飞船试验船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新型飞船试验船完成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验证了高速再入及防热、控制、降落伞回收等关键技术,获得了重要飞行参数,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改进积累了飞行数据。

试验船飞行验证的成功实施,将为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的研制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实现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建设运营和载人深空探测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开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新篇章。

08 |中国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试验飞船。

9月4日,中国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一艘可重复使用的实验飞船。在轨运行两天后,实验飞船于9月6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点。此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可为未来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