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歌的知识
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它要求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有一定的节奏感。它要求对社会生活进行高度集中的总结和反映,浸透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简洁生动,有一定的节奏,一般以枝状排列。它最早出现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在中国古代,说得不痛快的叫诗,分享音乐的叫歌。现在一般都叫诗。
诗歌的特征
1.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3.诗歌语言的特点是简洁、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
4.诗歌的形式:不以句子为基础,以行为为基础,分支主要以节奏为基础,不以意义为基础。
诗歌的分类
诗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其类别也不同。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按内容和表达方式,有抒情诗和叙事诗。
1,抒情诗。以抒情为主要表现方式,注重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一般来说,对生活事物的全过程描写不详细,也没有完整的故事,也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而是通过对一些生活片段或事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如方的《追徐志摩》写于徐志摩去世三年后,追忆乡愁,表现思念朋友、感悟人生经历的惆怅与悲伤。“我现在只能在一个空无一物的空间里记起你,/我也只能在一个空无一物的空间里记起我们和你在一起;/你背后的孤独是不寻常的,但可悲的是,我们面前都有一颗孤独的心。/你走了,就走了,再也没有回头。/人家喊你成了神,成了明星;/成为泰山上的彩霞,你的死是奇迹。/我知道你心里说:我死了,结束了,你不用再烦了。/现在你真的走远了,无处可寻,在每一段记忆里都被异化了。你就像秋天的落叶;/听,在这深夜里有声音吗?/‘志摩,你走了,你走了三年了,我记得你!’“抒情和直接抒情和抒情。前者直接抒胸臆,后者依附于人、事、物、理的抒情,主要靠景物抒情,抒发意志,因物抒情。如金昌绪的《春怨》“驱黄鹂而去,皆其乐自树上。当她梦见她去了辽西营地和他会合时,他们叫醒了她。”
2.叙事诗。通过故事的讲述和人物的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写出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和感受。它介于诗歌和小说之间。但与小说不同的是,它并不做详细的描写,而是以诗歌的形式做简明扼要的总结,重在表达诗人的感情。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词》、《王贵与李祥祥》。
(2)按表现形式分,有格律诗、自由诗、民歌、散文诗。
1,格律诗。按一定的格律写成,文体摆放有序,格律严谨。每句话的字数、层次、对仗、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可以说,诗有一定的线,一定的行,一定的韵。如古诗、绝句、词、歌等。
2.自由诗。与诗歌的格律限制相比,诗歌的句式、章法、用韵相对随意,作者从小就可以根据抒情的需要组织安排句子。但不是“绝对自由”,语言和节奏形成的节奏还是要有的。比如胡适的《乌鸦》:“我一大早起来,/站在别人家的墙角,哭得哑口无言。/人家讨厌我,说我倒霉:-/不行。嘟囔着讨好别人!”
3.民谣。人民集体创造,可以口口相传。感情真挚,生活劳动性强,风格清新浑厚,形式活泼自由,语言朴实,并经常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来营造诗意的意象。如《子夜歌》:“初欲识郎,两心为一。管丝如破机,何武(错)非马。”刘大白的卖布歌谣:“嫂子织布,哥哥卖布。卖布买米就有饭吃了。”还有的如《打油诗》说:“山川模糊,井里有黑洞。黄狗白,白狗肿。”再比如那首十七言诗:“我被发配云阳,见舅舅如见母亲。两人泪流满面,三行。”
4.散文诗。发展于近现代,兼有抒情诗和抒情散文的特点。它是诗歌的一些表现性元素和散文的一些可复制元素的巧妙融合。它从小就用散文这种灵活的形式来传达精致的诗意意象。虽然它没有像诗歌那样的排列和押韵,但它的语言仍然具有内在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它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隐喻和象征,在短短几百字的篇幅里,将诗、画、哲学融为一个个场景与场景的诗意场景。泰戈尔的新月诗派、鲁迅的《野草》和郭峰的《叶笛》都是优秀的散文诗。
(3)按艺术表现形式,还可分为朦胧诗、讽刺诗、朗诵诗、街头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