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流星的观察——带你去看春秋时期的流星雨

虽然春秋以前的流星记录无法证实,但我们可以拿出相当可靠的实物证据。考古学家曾多次在商代和西周的遗址中发现陨石制成的铜钱,这甚至让人想起了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商周时期著名的“玄岳”。这是当时流行的用陨石制成的礼器。

陨石只能来自流星。显然,中国的古人不仅在3000年前就开始观测流星,而且了解了它的基本成分,并成功地加以利用。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古文明都有非常早期的陨石记录。古埃及人在公元前2000年的《纸莎草》中描述了从天而降的石块和铁块,这与中国最早的陨石记录不相上下。中国有700多条观测记录,对于西方来说显然是一个系统的观测数据。

陨石性质的推断很早就开始了。到了战国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陨石其实只是天上掉下来的星星。《左传》在解释公元前645年坠落于宋的陨石时,明确表达了这一思想。相关史料写道:

(鲁僖公)十六年春,陨于宋,陨也。

欧洲人两年后真的有这样的见识。一般认为,中国人从宋代沈括开始注意分析陨石的成分,人们经常引用他在《孟茜碧潭》中写的一个故事来证明这一点。

宋代以后,类似的描写逐渐增多。但这种对陨石成分的探索,似乎与古人使用陨铁的年代不成比例,对此也没有更令人满意的解释。但事实很清楚。虽然沈括是第一个记录陨石成分的人,但他远不是理解这一点的第一人。流星雨是比偶然的流星更壮观的现象。当太阳系中沿某一轨道运动的一群流星与地球轨道相交时,一群群流星体进入大气层,人们会看到天空中某一区域的流星数量在几个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内显著增加,大大超过通常偶然出现的流星数量,有时甚至会下雨。这种现象被称为流星雨。

《春秋》所反映的中国最早的流星雨发生在公元前687年。云纹:

(鲁庄公)七年前四月夏辛卯之夜,星宿不见,入夜,星落如雨。

因为流星雨是以其辐射点所在的星座命名的,所以可以断定这是天琴座流星雨最早的记录。

众所周知,流星群和彗星有着密切的关系。8月,英仙座流星群沿着图特尔彗星的轨道运行,11月,金牛座流星群沿着科恩彗星的轨道运行,而在5月,宝瓶座和10月,猎户座流星群沿着哈雷彗星的轨道运行。这些流星群很可能是被击碎的彗星的残余,因为著名的比拉彗星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在原来的轨道上留下了一场灿烂的流星雨——仙女座流星雨。事实上,在彗星解体之前,它抛出的物质已经在逐渐形成流星群。

中国古籍中大量关于流星雨的记载表明,至少有20颗可靠的狮子座流星雨,至少有12颗英仙座流星雨,至少有10颗天琴座流星雨,但还有大量未经认证的流星雨。中国的流星雨记录不仅系统,而且详细,包括流星雨出现和消失的时间,陨石的大小和数量,流星雨的颜色和亮度,以及在地面上看到的位置。由于地球每年都有规律地经过流星群轨道的交点,轨道上分布极不均匀的流星群表现出明显的流星雨周期。比如狮子座流星雨群,每33年就有一次大流星雨,这在中国的记录中是相当清楚的。

中国古人对陨石的细致观察也令人惊叹。古代文献中除了“陨石”还有很多其他名称。其中,唐代著作中提到的一个名为“雷”的别名,可能是对不同于石陨石和铁陨石的玻璃陨石的描述,这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玻璃陨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