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为什么要发射“超2018”?

中国三大内陆航天发射中心相继迎来今年首次航天发射任务,各项航天发射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此外,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计划中的发射任务和多家民营航天公司可能的发射活动也表明,属于中国航天的“超级2018”已经发射升空。

12、13年10月9日,我国三大内陆航天发射中心,即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相继迎来今年的首次航天发射任务。随着长征火箭冲天而起,直冲云霄,伴随着高静一号的03、04星,北斗三号工程的第三、四颗组网卫星和土地。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次发射活动都是在短短五天内进行的,甚至有两次是连续两天进行的。面对如此高密度的发射试验,中国航天的完美答卷着实令人惊叹。

接连的胜利不仅为中国航天迎来了新一年的“开门红”,也表明2018将是中国航天不平凡的一年。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此前发布的信息,在新的一年里,该集团计划执行创纪录的35次发射任务。再加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计划中的发射任务和几家民营航天公司可能的发射活动,新的一年中国航天发射预计将超过40次,不仅大大超过自己2016年22次发射的纪录,而且可能在当年发射次数上位居世界航天强国之首。种种迹象表明,属于中国航天的“超2018”已经发射升空。

20165438 2007年+065438+265438 10月+0日12: 50,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吉林一号视频04、05、06。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四号任务

今年被称为中国航天的“超级2018”,不仅是因为今年中国计划的航天发射任务多,而且任务重大而艰巨。其中,探月工程的关键步骤,即嫦娥四号任务的实施和重型火箭长征五号性能的继续验证,是今年中国航天发射计划的重点和难点。嫦娥四号卫星是嫦娥探月工程中的第四颗人造月球探测卫星。它的主要任务是嫦娥三号后在月球表面着陆,继续更深入、更全面地探索月球地质和资源信息,完善月球档案。

实施嫦娥四号任务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其着陆点在月球背面。由于月球背面被遮挡,无法接收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美俄多次尝试在月球背面着陆,导致人类至今对月球背面知之甚少,这也增加了探测器软着陆的难度。

为执行嫦娥四号任务,我国计划于2065438+2008年6月发射一颗中继卫星,建设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链路,确保与嫦娥四号通信畅通。按照计划,嫦娥四号将于年底发射,计划在月球背面靠近南极的艾特肯盆地软着陆。一旦成功,这将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进行巡视探测活动。中国的科学家可以更多地了解月球环境,利用月球背面没有电磁信号干扰的优势进行空间观测。

“北斗”卫星发射井喷

“从我国航天任务的实施和规划来看,2018无疑将是名副其实的‘北斗年’。中国航天2018中的三连拍包括发射两颗北斗卫星。65438+10月12日,长征三号乙与远征一号联合将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两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2017165438年10月,北斗三号工程首颗双星成功发射入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走向全球,中国正式开始建设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根据计划,在2018年底之前,北斗三号将拥有18颗卫星的基本系统,能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这意味着今年将发射16颗北斗三号卫星。如果继续按照大家熟悉的“一箭双星”的模式,全年发射8次,除去已经进行的那一次,再完成7次。北斗卫星发射的井喷态势十分壮观。这也构成了中国航天“超2018”的亮点之一。

特色卫星各有神通。

65438+10月1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那就是正在中国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他亲切看望了中法海洋卫星研制团队代表,参观了卫星测试和组装车间。中法海洋卫星以我国成熟的CAST2000卫星平台为基础,搭载了法国的光谱仪和我国自主研发的散射计,分别用于波浪研究和海洋监测。借助该卫星,有望实现对海洋表面风浪的大范围、高精度同步观测,进一步提升两国对海上航行安全和海洋资源调查的服务保障能力。该卫星于2009年建立,超过65,438+000名中国和法国研究人员参与其中。目前卫星已进入总装测试阶段,计划于2065年下半年,438+08年在我国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

在2017年10月中旬召开的全国地震局长会议上,一颗名为“张衡一号”的卫星被很多人知晓和关注。它是中国地震立体观测系统天基观测平台的第一颗卫星,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可获取全球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和高能粒子观测数据,开展中国及周边地区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弥补地面观测的不足。据《科技日报》近日报道,“张衡一号”计划于2065438+2008年2月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不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立体地震观测体系建设,为探索地震监测预报开辟新途径,还将为航天、航海、通信等领域提供空间电磁环境监测服务。

在新的一年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主要项目高芬项目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根据2017年6月举行的全球太空探索大会上公布的信息,高芬计划的第六颗卫星高芬6号已经进入总装测试阶段,其计划发射时间定于2018年。届时,高芬六号将与在轨飞行的高芬一号组网,提高系统整体效率。

长征五号又出去了。

长征五号是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2016,11年10月,火箭成功首飞,但在次年7月的第二次发射任务中失败。后来,有关部门取消了原计划由长征五号在2017年底实施的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任务,进行了全面的故障排查。航天科技集团2018回应长征五号复出,称将承担东方红五号卫星发射任务。

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刚近日表示:“通过半年来对故障的定位和分析,我们已经找到了原因,并采取了有效措施。2018年底,长征五号将迎来新的发射任务。”这是关于长征五号发射的最新消息,再次确认将于2018回归,并给出大致时间。可以预期,经历了“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洗礼的长征五号,一定能够走出失利的阴霾,不仅完成这次赋予的任务,而且能够进一步积累经验,为我国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做出贡献,特别是在未来空间站核心舱发射和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中。

商业航天异军突起。

2018年,中国商业航天将可能见证一个新纪录的诞生:发射首颗以县命名的商业遥感卫星。2017165438+10月,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民政府、湖州莫干山高新区、长春长光卫星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德清一号卫星计划于201865438+10月从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德清一号入轨后将与长光卫星科技有限公司的吉林一号卫星组网,主要围绕测绘、交通、水利、环保、农业开展卫星遥感应用,打造大数据背景下的地理信息应用市场,为德清打造世界级地理信息产业园和地理信息产业高地提供支撑。

对于中国民营航天来说,2018将可能是其里程碑式发展的真正元年,标志性事件是由北京零一俱乐部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智能小型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该公司成立于2065438+2005年6月,是中国唯一掌握固体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的民营企业,专注于智能小型运载火箭的研制,旨在为全球商业微小卫星提供高性价比的发射服务。2065438+2007年2月22日,公司研制的X系列火箭发动机成功进行点火试验,为2065438+2008年上半年首飞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然,没有航天国家队,中国的商业航天不可能在2018开疆拓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副院长张勤近日表示,该集团研制的快舟十一号火箭计划于2018年上半年首飞,采用“一箭六星”的惊艳方式,即将包括一颗伽玛射线暴探测微小卫星在内的6颗卫星一次性送入太空,展示快速构建星座的强大能力,并大幅提高发射效率,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