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上海春节的民俗了解多少?

春节在中国已经延续了几千年,是全国人民都非常重视的一天。对于上海人来说,也不例外。春节一般从正月初一开始,上海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进入春节的氛围。那么,上海人怎么过春节呢?上海有哪些特别的春节习俗?来和边肖一起了解一下吧。

从农历12月23日开始,辛苦了一年的人们都在忙着过一个好春节。农历十二月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的昼夜统称为“二十四夜”。

相传这一天是灶神上天的日子,民间有送灶神上天的习俗。在这一天晚上,人们用“卷银包”(用青菜、镞和豆腐煮熟,然后用皮纸包裹)、“二十四香”和红豆饭作为祭祀食物,点燃香烛祭祀灶王爷,准备纸钱,系上五彩小桥,磕头祭拜,然后放鞭炮,用前帘放灶王爷雕像(俗称“喜串”)这一习俗现在已经消除,但吃红豆饭和卷银包的古老习俗仍然存在。

24夜过后,家家户户越来越忙,里里外外的收拾,俗称掸屋檐,洗被褥,酿酒,炒花生蚕豆,采购粮食。岛上城乡的人们一般都要磨蒸饼,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因为“饼”和“高”谐音,所以人们都在寻找一种年年高的口彩。这个国家不同地方做蛋糕的方法都不一样。上砂以蒸海绵饼为主,中间区域为蒸粘饼,下砂以蒸普鞋底饼为主。贫困家庭用高粱面和白玉米做蒸饼的主要原料。

此外,人们应该准备一些东西,如锡纸,纸钱,香烛,金锭,茶叶和水果,作为祭祀上帝的祭品。除夕前几天,人们还会贴上新的春联,挂好祖先,把祖先的画像挂在中堂的主墙上,安排祭祀,在除夕到来时点上香,让晚辈拜年。除夕夜前,人们还玩囤,即把石灰放在麻袋里,印在地上,希望来年满仓五谷丰登。这些活动现在都没有了。有的农民还把城市里的垃圾和无用的杂务、杂草放到外场,放火焚烧,以求来年吉祥平安。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庆祝除夕,俗称除夕。这一天,所有过年的陈设都布置妥当,比如写春联,贴大门。晚上全家老少聚在一起吃饭,菜比平时丰富多了。主菜用大白菜和豆腐烹制,用百叶帘包裹,称为滚钱捆,以示来年财源滚滚来。这个晚上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一天,因为父母长辈都发压岁钱。在旧社会,这一天对于没钱的人来说很难。按照老规矩,当年还清债务,年底收不回来。二月初熄灯前不能强迫他们讨债,于是债主派人四处讨债,还不起债的只好四处躲藏,直到年初一才能回家。所以,过去有句话叫“种粮农民年富力强,没钱却难过。”

开门,放鞭炮,开始过年。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2008年凌晨家家户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叫做“开门炮”。它的原意是驱邪,后来的意思是开门发财。春节期间,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服,穿戴整齐,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 * *早餐很丰盛,以素食为主,加上汤圆(饭团)和糖年糕,以示合家团圆,早餐中还拌了一碗上二十四夜的红豆饭,俗称“老米”,寓意隔年一顿好饭。

早饭后,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问候他们的邻居、亲戚和长辈。正月初一,有很多禁忌。不能动刀,不能泼水,不能去水桥淘米,不能扫地,不能开后门,不能搬柴火,不能说脏话,不能打人,不能睡太晚等等。连煮饭做饭的柴火都要和芝麻秆、黄豆秆一起放在炉厅里,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火越亮越吉祥,预示今年万事大吉。另外,每年的初三、初五早上,家家都要做早饭,饭前点上香,希望全家兴旺平安。

过去,一到春节,乞丐就多了起来。有一种乞丐,乞讨不是因为家里穷,而是因为孝顺。都说老人活到9981岁有一个鬼门关,只有吃“百餐”才能安然度过。所以孝顺的儿女带着老人在新年的第一天出去为父母讨饭。还有一种叫化子,俗称乞丐。他们乞讨的方式很有趣。有的乞丐用红纸把菜头包起来,挂在竹竿上。他们每来一家就说菜头到了,生意好,求施舍。这叫“送菜头”。

有的用纸和竹丝做成牛,为了布施,在各家门前说好话,说吉祥话。这叫“送春牛”;有些人拿着冬青树或柏树的树枝,在树枝上挂一些小铃铛,表示他们的家庭在新的一年里会像摇钱树一样。这叫“摇钱树”;一些企业乞丐穿着佛教衬衫,戴着雕像面具,伪装成财神,冲到各家各户的房子里,表示财神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跳跃财神”。崇明人在旧社会生活贫困,但遇到这些乞丐,还是乐善好施,给他们一些干粮等食物。解放后,这些做生意的方式早就消失了。

大年初二的凌晨,所有的店铺和手艺人都要烧香拜神,这就是所谓的“烧利节”。中午10点,店主还捧酒招待店员,祈求新的一年生意兴隆。根据传说,新年的第五天是财神的生日。大街小巷的商店都开门营业。这一天,家家户户中午吃馄饨,以示富贵。此外,国内还有木头戏(现称木偶戏)。从初一到初五,家家户户走亲访友,互祝新年快乐,互赠礼物。期间,寺庙里的香火远比平时旺盛。尤其是大年初一的早上,去寺庙烧香拜佛的人特别多,而且很早。为了赶第一个香火,城外的寿安寺和中兴镇的广福寺是最热闹的地方。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婚姻,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的星座,感情组合,看到另一半,八字计算,名字速配,人生运势,复合机会。可以点击底部一个赞或者在线咨询(仅供娱乐):/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