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火星奖?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火星都是最重要的、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行星之一。

火星是天空中最亮的星星之一。它火焰般的红色显然占据了夜空中最显眼的位置,长久以来吸引着人们仰望星空的目光。因为它的亮度经常变化,空中的空气运动是不确定的,情况复杂,不可预测。中国古代称之为“忽悠”。阴阳五行学说兴起后,五大行星与五行相合,因为红体又叫火星。

在中国古代星占学中,火星是凶星,“闪烁”是不祥之兆。火星的红色象征着死亡、战争和鲜血。“火星留在心宿二”“南斗”的现象极其危险,预示着帝王之祸,天下之乱。火星因此成为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星星,这让秦彻夜难眠,也让皇帝眉头紧锁。“遍天下,领天下”,都在红色的身影下惶恐地倒了下去。

就凭这一点,火星有意无意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命运轨迹。

公元534年夏,莺莺入南都。俗话说“莺莺入南斗,天子下庙”,于是70多岁的梁武帝只好赤脚上庙。没想到,这个异象竟然是在北魏——北魏孝武帝被高欢逼得西进关中,被宇文泰的毒酒毒药毒死。从此,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很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只好不服气地说:“鲁也应该是邪恶的!”但当时的情况是,孝帝率领数十万大军,以胡思纯为先导,高欢每日行程八百余里,与狄威隔河对峙。胡思纯邀其夜渡两千马攻高欢,黄门侍郎杨宽却建议:“若春春渡河,若立功,灭高欢,生高欢。”胡思昆进不了军,只好叹道:“我有一阵子糊里糊涂地进了南斗,现在相信左右结构了。我不需要我的计划,怎么可能是天道!”魏帝不敢渡河攻打疲惫的士兵,于是分兵防守。最后,他不得不听天由命,等待死亡,但这只是天象的应验。

在干宝的《搜神记》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火星的认识:“吴所造之国,信仰不强,其妻皆许,谓之质保。每天和同龄人一起招待游客的男孩少年有几十个。永安三年三月,孙修,有一个奇怪的男孩,四尺多长,可能六七岁。他穿着青衣,突然来和孩子们玩。所有的孩子都懵懵懂懂的问‘你的孩子是谁?“今天突然来了,”回答:‘我看到你们团在放音乐,所以我来凑热闹。’细看,眼睛有光,射出来。孩子怕了,又问* * *了。儿子回答说:‘你怕我吗?我不是人,而是一颗闪亮的星星。会有公告:三公经费归司马。“孩子们吓坏了。或者告诉法官大人。大人们争相观看。儿子说:“舍尔会去吗?”耸耸肩跳跳,就是要融化。抬头看看,拖一会儿就升天了。等大人来了,再看还是来不及。越来越高,其实不然。当吴整军着急的时候,他不敢宣布。四年后蜀亡,六年后魏废,二十一年后武平归司马。“那么,荧光之星,真的像命运号吗?在西方,关于火星的神话同样漫长。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文字,并为天空中的星座命名。他们把火星与鲜血、战争和其他危险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并以他们的战争、毁灭和死亡之神奈杰尔的名字给它命名。之后,希腊人和罗马人沿袭了苏美尔人对行星的命名方式,用他们的名字阿瑞斯和火星来称呼火星。至今,火星仍是火星的国际通用名称。

自从希腊人以来,行星,尤其是火星,已经开始在西方历史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不像他们东方的邻居只满足于从天堂得到一点警告,希腊人自信而勇敢的探索宇宙的秘密。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都是数,宇宙是数的和谐,天体的运动也要体现这种和谐与完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行星真正的运动是完美的运动。圆是最完美的几何图形,所以行星的完美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根据这种完美运动的要求,希腊天文学家建造了一套电流甚至是轮子的系统,他们成功地用匀速圆周运动及其组合解释了天空中行星看似混沌的运动。

然而,红色星球似乎真的被赋予了战神的暴躁脾气和狂放不羁的性格,它的运行轨迹经常偏离完美运动模型的预测。虽然托勒密一点点放弃了希腊的完满原则,建立了自己的地心说体系,哥白尼为了恢复希腊的完满原则,不得不大胆地把宇宙的中心从地球移到太阳上,建立日心说体系,但似乎很难准确解释这颗红色星球的运动。直到第谷和开普勒观测火星20年,才发现火星以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最终证明了行星运动三定律。正是在开普勒的基础上,牛顿得到了一个更简单、更一致的天体运动乃至物质相互作用的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在这个过程中,火星似乎是造物主故意留给人类的一个“瑕疵”。其运行的不规则性固然迷惑了大多数人的眼睛和思想,但也诱惑着几个天才的大脑深入探索,最终揭示出造物主“创造”世界的规律。

1608年,荷兰人李侃如发明了望远镜。伽利略马上用它来观测天体,发现木星有四颗卫星,金星有相位变化,月球上有山峰。随着望远镜的孔径越来越大,人们观察和研究的行星越来越多,神秘的火星也不例外。在1877的火星坠毁事件中,美国霍尔发现了火星的两颗卫星,福伯斯和戴莫斯。也是在这一年,意大利人夏·巴雷里绘制了一张火星平面图。他发现火星表面有一些暗线穿过明亮的区域(被视为陆地)连接一些黑暗的区域(被视为海洋),很像连接海洋的海峡,所以他把这些暗线称为Canali。这个词翻译成英文就是Canals,寓意火星上可能存在智慧生物,可以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人们沸腾了,一个关于火星生命的奇幻话题被打开了很久。美国人洛厄尔拍摄了数千张火星照片,绘制了500多条运河,出版了《火星及其运河》(1906)和《作为居住地的火星》(1908)。这两本书的名字很好地表达了他对火星上存在智慧生物的信念。

1898年,H·G·威尔斯将自己对火星上存在智慧生命的信念篡改成科幻小说《星球大战》,描述火星人入侵地球,于是“火星人”就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可以说,是威尔斯首先成功地创造并丰富了外星生命的概念。1938年,《公民凯恩》的导演奥森·威尔斯将小说改编并录制成节目,就像一场真实的广播在全城引起轰动,数百万人战战兢兢地逃离家园,恐惧地哭泣。埃德加·赖斯·巴勒斯(Edgar rice burroughs)的《火星公主》(Princess of Mars)就像一部华丽的太空歌剧,描述了一个想象中的火星世界,让地球的卡特船长和火星的德亚·索利斯公主的冒险经历生动而刺激。俄罗斯科学家奇奥科夫斯基不仅研究火箭技术,还写了科幻小说《超越地球》(1929),描述了人类乘坐火箭飞船探索火星,然后返回地球的故事。他的名言是:“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从此,火星和火星人成为科幻作家的重要城市。

然而,虽然火星人的想象力令人兴奋,但人们对火星的认识并不一致。许多科学家认为,运河只是视力达到极限时的幻觉,火星无法保留液态水。所谓的运河,不过是火星表面干燥造成的巨大裂缝。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不断向火星发送探测器,最终发现运河并不存在,火星是一片干旱贫瘠的土地。

然而,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和想象并没有停止。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大约40亿年前,火星的气候与地球相似,有河流、湖泊甚至海洋。现在火星上还有水。研究火星的气候变化,寻找火星上绿洲和生命的痕迹,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从长远来看,火星也是人类星球迁徙的首选。登陆火星的计划从未停止。

在科幻史上,关于火星的小说依然层出不穷。1934年,温鲍姆在《漫游火星》中创造了一个新奇而温柔的火星生物。1950年,雷·布拉德伯里出版了《火星编年史》。这部小说描述了人类殖民火星和核战争给地球带来的后果,渲染了一幅由盛而衰的星际文明图景,充满了宇宙的苍凉,读起来很吃力。1992年,杰克·威廉森完成了描述火星登陆的《海滩堡垒》。同年,金·斯坦利·罗宾逊开始撰写火星三部曲,记录了人类在火星上殖民和全球化的编年史:红色火星(1992)、绿色火星(1993)和蓝色火星(1996)。1999还额外发表了短篇小说《火星人》。格里格·拜尔的《移动的火星》完成于1993,获得了明年的星云奖。上世纪90年代,本·博瓦出版了几部描述人类探索太阳系行星的科幻小说,包括《火星(1992)》、《重返火星(1999)》、《金星和木星。2000年底,杰弗里·兰迪斯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穿越火星》。在中国,从公元65438年到公元0954年,科幻文学之父郑写下了著名的小说《从地球到火星》。1957年,他又创造了火星的建造者。

关于火星的影视剧,火星女王早在1924就拍过了。1953年,威尔斯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火星人入侵地球》。1955,火星的魔鬼。1960年代的马丁叔叔是不可复制的经典。除此之外,大家还能说出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二战、火星人绕地球、火星任务、红色星球、流浪火星、他来自火星、火星幽灵、火星编年史...甚至汤姆和杰瑞也想去火星玩《老鼠和火星历险记》...

火星,一颗美丽的星球,承载着人类最初文明的想象,连接着我们的现在,寄托着未来的希望。无论哪个民族的神话、传说、故事都不曾对其视而不见,其重要性可能是不可想象、不可替代的。每一个玄幻迷,灵魂深处都有一颗火星。就像阿姆斯特朗说的,月球上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火星奖代表着中国的愿景和希望,它的火花可以点燃中国幻想的熊熊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