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蓓娜斯的追求:灵感的背后是发展心理学在逆境中的自我救赎。
《追捕海蓓娜斯》的故事发生在1981年的三藩市,当时正值全国经济衰退的风口浪尖。影片的男主角克里斯托弗·加纳(Christopher garner)是一名医疗设备推销员,在这样的环境中疲惫不堪。他的医用扫描仪既昂贵又不实用,而且一台也没卖出去。无论克里斯怎么努力,都无法让妻子和儿子过上舒适的生活。妻子受不了经济压力,离开了他。
克里斯跳槽到一家投资公司实习,独自抚养儿子。他没有向生活低头,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通过投资公司20:1的严格考核成为一名股票经纪人,实现了财务自由,人生开始了新的篇章。
这是一个开头就能猜到结局的励志故事,但克里斯积极向上的态度感染了很多人。无论现实多么残酷,他总有一颗追求幸福的心,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从克里斯托弗·加纳的经历中,我看到了发展心理学是如何帮助一个人在逆境中完成自我救赎的。
克里斯是高科技治疗仪器的推销员。他用所有的积蓄购买乐器,但一件也没卖出去。为了生存,克里斯的妻子每个月打两份工,儿子被送到最便宜的托儿所。妻子不堪忍受的抱怨,房东不断催交房租,汽车违章罚单,让这个家庭的气氛异常紧张。
在一次事故中,街上一个嬉皮女孩偷走了克里斯的治疗仪,这笔钱相当于他一个月的生活费。他的妻子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生活,选择离开他和她的儿子,去了纽约。钱包里只有二十块钱,房东把他们的行李扔到了街上,克里斯只好带着儿子躲进了公共厕所,住进了教堂的避难所。
克里斯希望和其他人一样快乐,他决定跳槽。他凭借对数字的天赋赢得了一份股票经纪人的实习工作,但实习期间没有报酬。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克里斯选择了去做。这是他的理想职业。
影片一开始就大张旗鼓地布局了克里斯极其贫困的生活。当克里斯决定去无薪实习时,他的妻子对他的选择感到困惑。克里斯的决定可以用发展心理学中的“可能自我”理论来解释。
“可能自我”理论是由斯坦福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黑兹尔·马库斯(hazel Marcus)提出的,是指个体如何思考自己的潜力和未来形象,并描述自己对未来的取向。“可能的自我”包括三个部分:我们想成为的自我,我们能成为的自我,我们害怕成为的自我。
比如你是公司职员(你能成为的那个自己),你在业余时间学习写作,希望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你想成为的那个自己)。同时,你梦想成为明星,觉得自己在做白日梦(自己害怕成为的那个自己)。
克里斯看到维克多公司大楼前的工作人员来来往往。他们看起来都很开心。克里斯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能快乐?”这个问题是克里斯选择“他想成为的那个自己”的开始。
从表面上看,这对于克里斯来说是一次跳槽,但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他内心的巨大变化:从有了想法到勇于尝试,再到努力实现自己摆脱“旧我”的梦想,直至跳槽成功,完成从“旧我”到“新我”的转变。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对成功的信念往往会导致真正的成功。“我想成为的自己”是建立在现在和未来的基础上的。当我们面对逆境的时候,不妨停下来想一想,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我们想要什么样的未来。确定“自己想成为的自己”,然后毫不怀疑地努力。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墨菲定律心想事成:决定人生命运的不仅仅是天赋、环境和外界条件,还有你的思维方式和你的思想。你的命运会因为你的想法而变得更好或更坏,所以你必须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在困难面前,做“可能的自己”。
克里斯进入投资公司,开始了为期6个月的实习。20个实习生只有一个被录取。为了鹤立鸡群,克里斯在上班时间不喝水,以免上厕所。他以疯狂的速度一个接一个地给客户打电话,不给自己喘息的机会。
整个剧中,克里斯一直在跑,跑着去坐公交车,跑着去面试,跑着去收容所排队。在避难所的无数个夜晚,克里斯借着昏暗的灯光翻阅着厚厚的笔试本。绝望的时候,克里斯只能卖血。他仍然用卖血赚来的钱购买部件来修理机器。哪怕有一点点希望,他也会坚持下去。
人生的低谷没有让克里斯崩溃,反而让他更加失意和勇敢。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克里斯具有很高的“韧性”。韧性是指我们的个体在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时良好的适应过程,即从困难中反弹的能力。
克里斯具有高弹性的三个基本特征:
1,接受和挑战现实的能力。面对未付的账单和妻子的抱怨,克里斯每天都自暴自弃,抱怨别人。他总是精力充沛地面对挑战,每天微笑着跑步去迎接。
2.在危机时刻找到人生真谛的能力。面对挫折,克里斯可以很认真地告诉儿子:“永远不要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人才。连我都不知道。你有梦想,就要捍卫它。当人们不能做某事时,他们会告诉你你也不能。你想要什么,就去争取吧!”
3.即兴发挥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被房东赶出家门后,克里斯带着儿子躲进了地铁站。为了保护儿子的心灵不被现实摧毁,他和儿子玩了一个躲避恐龙的游戏。面对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的无奈,克里斯依然能找到保护儿子的方法,把一个糟糕的夜晚变成记忆中的冒险。
蓝小青在《总有一个没见过海洋的游子》中说,成长不仅仅是从婴儿期到成年期的过程,也是从丰满到结疤再到学会自我修复的过程。有韧性的人从不屈服于生活。他们都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跌倒的人,谁先爬起来,就能向前迈出第一步,先到达前方的彼岸。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如果你摔倒了,这些美好的东西真的会想念你。
《每一个成年人都是幸存者》里有一句话,真正的人生是一次次面对绝境,却又从绝望中抬起头来,重新抓住温暖和美好。韧性强的人,即使面对逆境、创伤和压力,也能在低谷中自我缓解,迅速消除创伤和压力。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真相后热爱生活。克里斯就是这样一个韧性很高的人,他能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不懈努力,用毅力接近幸福,实现人生的触底反弹。
克里斯经历了妻子出走、破产、被房东赶出家门流落街头、和儿子住在厕所、在收容所抢床位等一系列磨难。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积极尝试解决问题,改变现状。
他勇敢地接受了一份很有前途的无薪工作。他白天工作,晚上学习。他靠卖血为生。他跑遍了整个城市去卖最后几件乐器。当儿子问母亲为什么离开时,他没有责怪妻子,而是试图安慰儿子。
克里斯终于成为了投资公司的全职员工。他忍住眼泪,颤抖着拿起自己的东西,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克里斯举起双手,为自己鼓掌。这是他为自己鼓掌。只有他知道成功的艰辛。如果他活下来了,幸福还会远吗?
克里斯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一路走来,他是一个成长思维模式很强的人。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一书中告诉我们,成功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外在的。关键在于思维模式:是满足于已有成绩,回避失败可能性的固定型,还是以努力为荣,寻求挑战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决定了你在成功的道路上能走多远。
人的观念决定人的行为,人的思维决定人的高度。《史记》中,陈胜说:“宁要什么样的诸侯?”在维特公司大楼前,克里斯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能快乐?”他想脸上总是挂着幸福的微笑,所以他决定跳槽到这家投资公司,成为一名股票经纪人。成长思维促使他改变现状,寻求新的机会。
克里斯的妻子认为他是一厢情愿。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从业务员变成了实习生。面对经济压力,她宁愿打两份工,吃苦,也不愿勇敢成长,给生活带来改变。这是典型的固定思维。
成长思维是建立在你的基础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培养出来的这一理念上的。即使人与人之间在天赋和资质、兴趣或气质上有各种差异,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亲身经历来改变和成长。
很多励志电影主角都有以成长为导向的思维模式,比如《底层辣妹》中的工藤赛耶加。班主任兼校长称沙耶加为“人类垃圾”,她重男轻女的父亲处处看不起她。当时已经进入高二的沙耶加只有小学四年级。
这一年,沙耶加决定好好学习。她想通过进入庆应义塾大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相信她的努力可以让看不起她的人改变对她的看法。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沙耶加考上了庆应义塾大学,完成了丑小鸭的绝地反击。
成长思维模式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因为它会让我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懂得如何去追求成功和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正确的面对自己。
人的一生是一条漫长的路,总是夹杂着惊喜、失望和绝望。看来人生没有几次跌倒和弯路是不完整的。但在艰难的道路上一定要坚持,拥有以成长为导向的思维让我们实现终身成长。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里有一句话:生活往往让我们感到艰辛,它会让我们无数次见证生活在各种压力下的扭曲和变形。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苦苦挣扎的父亲,在公厕里痛哭,肆意插队,为了14美元和朋友闹翻。被生活折磨太久,他羡慕别人活得那么精致,羡慕别人脸上的笑容。幸福只会轻轻地敲门,而不幸会粗鲁地把它踢开。
什么是幸福?它不仅指获得金钱或地位,而是指一个人的自我实现。乐观、自信、无畏、主动,只有在有能力创造幸福的人身上才能看到。幸福是不会主动敲门的。它需要一个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自己,不断进步的人,才会找上门来。
受害是弱者的习惯。对于克里斯来说,生活永远不会向命运低头。他在逆境中勇敢救赎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写下励志典范。通过他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发展心理学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每个人都要逆袭生命的终身成长;每个人都应该在逆境中完成自我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