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长期以来一直遭到心理学家的反对。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相信?
那为什么人喜欢用某种属性来定义自己呢?
一.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是指人们很容易相信一个抽象概括的人格描述,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准确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征,即使内容空洞。
这种心理效应会应用到任何性格测试中,尤其是当用户做了大部分题之后,他们会更倾向于在做了之后认可答案,因为用户付出了成本和时间。
MBTI也是这样,会让你做很多题,最多的是100以上,做完题后会给你一个参考。比起星座,MBTI会让你做题,更靠谱。
第二,真的管用。
理论是否严谨是两回事。
MBTI确实是玄学,但是太容易理解和运用了。我们植根于洪妙的心理天平在市场上确实打不过这种产品。
比它靠谱的心理测试还有很多,但是比其他奇怪的迷信,比如星座,面相,生日等等靠谱多了。,而且只要做个小测试就能了解你的性格特点。
第三,创造一种社会货币
MBTI如此受欢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它创造了一种社会货币,即谈论资本。MBTI走红后,大量用户都在谈论自己的个性标签,比如ENFP适合什么样的人?INTJ的个性是什么样的?并且制作了大量的表情包和一些段子。同时,还有其他衍生的创作方向,比如ENFJ的穿着,对美食的热爱等等。这些就是MBTI持续传播的原因。
第四,快速给人分类
其实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很多因素的影响,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为什么人们会用星座或者MBTI来定义自己或者他人呢?这其实可以从心理学的两点来解释。
1.有限的认知资源
认知资源的有限性是指人们在对刺激信息进行分类识别时,受到心理能量的限制。MBTI,类似于星座,可以用来定义别人或者自己,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快速的了解这个人,节省认知资源。
2.归因的需要
我们都是社会群体中的个体。当我们接触某一类人时,我们会因为他们的相似性而把他们划入某一类,或者我们会把自己划入某一类以获得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比如南方人和北方人。
在MBTI盛行之后,很多人在人格的名义中找到同类,在相互的自我描述中找到* * *并对所描述的特征更感兴趣。
作为当今社会的一个话题和沟通方式,或许能帮助你快速与他人建立沟通关系,但能在多大程度上指导你的人生,我的建议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