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家族有这么多成员。中国的探月工程是什么样的?
中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
中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
文昌,接过了西昌嫦娥奔月的“接力棒”。
西昌,因月色奇妙,自古有“月城”之称;海南岛最东端的文昌,是一个美丽的海湾,名为“月亮湾”,海天一色,意境非凡。
从一个梦想到月球,一次成功的绕月飞行到一次完美的登月,再到再次探路,再到背月亮骑“鹊桥”...2007年以来,被誉为中国“探月之港”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中国所有的探月飞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
嫦娥奔月的接力棒将从该中心西昌发射场隆重交接到文昌航天发射场。
紧紧盯着测量大厅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计划部副部长李,看到大屏幕上火箭起飞的画面,不禁热泪盈眶。
当时发射嫦娥一号的要求很高,需要用大推力火箭将其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51000公里的地球同步椭圆轨道。经过专家对长征系列火箭严格的可行性分析,最终选择运载能力强、发射成功率最高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承担发射任务。
在我国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唯一一个能够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用长征三号甲等多种型号运载火箭发射多种型号卫星的发射中心,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发射月球探测器的任务。
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技术区完成总装测试后,垂直运往发射区。杜欣欣摄
敢于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这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科技工作者的生动写照。
出生于80年代的优秀青年胡旭东,多次担任01指令长,是嫦娥五号任务整个发射系统的管家,负责统筹整个发射任务流程和过程状态控制,容不得半点疏忽和失误。
“说到发射,大家最关心的可能是喊出倒计时口令的01指挥员,但航天发射是万人一枪的事业。不管一线二线,大家都在推出1号剧。”胡旭东说。
对于嫦娥奔月的那一刻,从嫦娥五号进场开始,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就像胡旭东一样,发挥了极其积极的作用,严把质量关,确保了操作一次一个节点的精准顺利,确保了发射任务万无一失。
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技术区完成总装测试后,垂直运往发射区。杜欣欣摄
翻阅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人才数据,记者发现了这样一组数据:该中心航天工作者的平均年龄为33.1岁,而成功发射嫦娥五号的文昌航天发射场科技人员的平均年龄只有30.9岁。其中博士学位占3.4%,硕士学位占32.6%。敢想敢做,锐意进取,努力创新,是这些青年才俊最耀眼的品质。
热带特殊气候下的文昌空间
发射前一个月,海南的天气并不理想。阴雨连绵,台风过境很正常。
气象专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高级工程师郭说,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国第一个沿海航天发射场,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高温、高湿、高盐雾”、“强降水、强雷电、强台风”的气候特征,给嫦娥五号发射气象保障带来巨大挑战
热带风情浓郁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为了使火箭发射万无一失,圆满成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气象系统工程师甘和他的团队从发射任务开始,已经在发射场驻扎了60多天。针对此次任务的气象保障特点,气象团队的专家和精英干部自愿参与任务,在发射场铆足了几个月的劲,认真研究拉尼娜现象对发射场天气气候的影响,分析任务月的气候背景特点,完善台风应急预案和危险天气预案,准确预测发射日窗口天气,确保了任务按计划实施和火箭安全飞行。
并行任务图像通信系统扩容建设项目、远程辅助测试安全隔离带建设项目、测控设备中间维护、防雷专项检测问题整改...为进一步提升发射场测控通信系统服务保障能力,该中心还大力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对旧设备进行适应性改造,为满足后续快节奏、并行高密度航天发射测控任务要求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文昌航天发射场将根据国家航天发展战略,提前开展载人登月和重型火箭的示范建设和布局,逐步形成重型、大型、中型火箭的高低搭配、多射击、多纬度、低倾角、大吨位发射能力,为中国航天未来深空探测、行星探测、空间站建设、互联网建设和可能的巨型星座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助力中国建设航天强国、网络强国、科技强国。张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