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减少自然灾害
《国际减少自然灾害十年国际行动计划》首先确定了行动的目标和目的。该行动的目的是减少地震、风暴、海啸、洪水、山体滑坡、火山爆发、森林火灾、蝗虫、干旱和荒漠化以及其他自然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以及社会和经济失衡,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其目标是:提高每个国家迅速有效减轻自然灾害影响的能力,并特别注意帮助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建立预警系统和抗灾结构;考虑到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和经济条件,制定利用现有科学和技术知识的适当政策和战略;鼓励各种科学技术填补知识的关键空白;传播、评估和预测与减轻自然灾害措施有关的现有技术数据和新技术数据;通过技术援助和技术转让、示范项目、教育和培训,制定评估、预测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并评估这些方案和有效性。
《国际行动计划》要求各国政府:制定国家减轻自然灾害方案,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方案,并将其纳入本国的发展方案;在国际减少自然灾害十年期间,参与协调一致的国际减少自然灾害行动,与有关科技界合作,并设立国家委员会;鼓励地方行政当局采取适当步骤,为实现国际减少自然灾害十年的目标作出贡献;采取适当措施,使公众更加意识到减灾的重要性,并通过教育、培训和其他手段加强社区的备灾能力;注意自然灾害对卫生保健的影响,特别是减少医院和保健中心的易受伤害活动,并注意自然灾害对粮食储存设施、避难所和其他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的影响;鼓励科技机构、金融机构、产业、基金会和其他相关非政府组织支持和充分参与包括政府、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制定和实施的各种减灾方案和活动。1991年减灾、发展和环境——为了一个目标
1992减轻自然灾害和可持续发展
1993为了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应该特别注意学校和医院。
1994确定受灾害威胁的地区和易受灾害影响的地区——为了更安全的21世纪。
1995妇女和儿童——预防的关键
65438+
1997水:太多,太少——都会造成自然灾害。
1998灾害预防和媒体
1999减灾效益——科技在防灾中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2000年防灾、教育和青年——特别注意森林火灾
2001抵御灾害,降低脆弱性。
2002年山区减灾和可持续发展
面对2003年的灾难,我们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
2004年总结今天的经验,减轻未来的灾难
2005年,小额信贷和安全网被用来提高抗灾能力。
2006年和2007年,学校开始减少灾害风险。
2008年减少灾害风险和确保医院安全(医院免于灾害)
大家要注意了。
自然灾害和地球内应力
随着自然资源的加速开采,地球内外的应力变化迅速升级,导致近年来世界各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由于人类对地下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地球上出现了许多“空区”和“洞”。在星际引力场、重力场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彻底改变了地球内部原有的地质平衡应力变化,这是目前造成自然灾害频发的主要因素。
地球“洞”的成因包括以下几点:
一、矿产资源开发
(1)煤炭资源。煤炭资源是化石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资源是固体能源资源,占总资源的50%左右,包括未发现的部分。煤炭资源也是利用率最高的能源之一,主要用于工业、电力、供热等行业。煤脉包括地表层和地下层,“空洞”效应主要由地下脉岩形成。
(2)石油资源。石油资源也是化石能源,属于液态二次开发矿产资源,约占矿产资源总量的40%。石油用途广泛,主要用作液体燃料能源和工业基础原料提炼。
(3)可燃冰。可燃冰也是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储量只占矿产资源总量的百分之几。
矿物能源是一种可消耗的资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资源的消耗会增加。由于矿产资源是消耗性能源,其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随着人类生存时间的延长,最终会进入枯竭阶段。
第二,金属矿的开采
金属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生活资源之一,主要应用于电力、交通、航空、航运、建筑、工业、军事、农业、科研、商业、民用等领域。人类涉足的所有领域都离不开金属资源。
金属矿产也是应用最广泛的矿产资源之一,主要分布在地表和地下。金属矿产是可循环利用的资源,所以金属矿产的开采速度比能源矿产慢。由于金属矿物的分布范围大于能源矿物,而地球上金属矿物的形成源于宇宙星系的共存,这就导致了金属矿物的大规模开采和提炼。但如果人类过度开采地下地层,地球内部原有的矿物地层将会大大减少,从而引起地球内部结构的破坏性应力变化,形成地下地层的“坑洞”效应。
三。其他矿物的开采
其他矿物质包括:
(1)石灰岩。主要用作建筑行业的原材料,如石灰、混凝土等建筑材料。
(2)石棉矿和云母矿。
(3)稀有矿物。包括;人类用来装饰的各种玉矿,各种宝石矿等等。
第四,地下水的开采
由于地表淡水的过度消耗,人类出现了水危机。由于地下水的纯度高、矿物质含量高、污染小,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地球岩层下部的淡水层。因为地下淡水层的形成是从星系形成的最原始状态开始的,最适合人类使用。由于岩层中的淡水资源处于原始封闭状态,与地球岩石圈形成共同的应激抗体。如果对它们进行开采,就会形成一个不封闭的“洞穴”状态,从而改变原有岩石圈的应力结构。它和液态石油能量一样,也是岩石圈应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地球岩石圈出现“空洞”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能源、金属矿床和工业与民用宝石的大量开采,这也是造成地球岩石圈结构应力变化的主要因素。由于人类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地球岩层的“空洞”效应降低了岩层对地球离心力和星际引力变化的抵抗力,最终将导致地球人为的灾难性变化,新的岩层断裂带数量将继续上升。火山、地震、海啸、飓风等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将逐年增加,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为什么说地球岩石层(上地幔和地壳之间)的“空洞”效应会导致地球的构造应力变化?因为在地球形成初期,内部岩石结构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岩层和岩层中的各种矿产资源是一体结构,共同承受着地心引力、离心力、地表引力和星际引力,所以岩石圈的多“洞”效应是地球上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地球岩石圈是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上地幔坚硬的岩石圈。厚度约60 ~ 120公里,也是高地震波速度带。岩石圈包括整个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由花岗质岩石、玄武质岩石和超基性岩组成。地幔下部是地震波低速带和软流圈的熔融层,厚度约100 km。
“空腔”形成后,可以用地表水填充。但对于地球岩石圈内部的强大阻力,岩石圈应有的强度却大打折扣。即使用水填充岩层的“空洞”,也达不到岩层原有的抗体强度。因为水是一种柔软的液体物质,流动性很大,所以它的组合阻力很小。“空洞”效应后,洞穴的密封阻力失去了原有的应力强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重力、离心力和星际引力的影响,岩石圈原有强度的扩散会加速,形成新的断裂带。
随着自然资源的加速开采和“空洞”效应的不断扩大,人为的自然地质灾害将越来越频繁地发生,沉降、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滑坡等重大破坏性因素将危及人类的繁衍和生存。如何改变这种严重的后果?人类应避免或减少对地下资源的过度开采,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限制对地表资源的开发,加速探索外层空间能源。潮汐能、太阳能、电力、生化能、风能等应该得到更广泛的利用;我们必须加快核能的利用,以减少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这对增强人类能源再利用能力,形成世界范围的地球保护协议,改善国家间的合作关系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