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朴树演唱《告别》泪流满面的事实?

哭是人发泄的好方式。有时候哭过之后真的很容易释怀,也更容易让后人哭过之后冷静下来。凡事皆有因。问题是,“为什么”朴树在唱最后的告别时泪流满面?

众所周知,朴树说如果能写出一首宋立科大师弘毅的《送别》,他会死而无憾,可见朴树对自己的音乐是多么的苛刻和期待。但有期待就会有失望,更何况朴树是一个近乎完美主义者,对每一首歌都很挑剔,反复考虑音色、词、乐器的录制效果。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当你一直盯着一个词的时候,看10秒,20秒,一分钟。渐渐的,这个字在你眼里会发生变化,越看越不像原来的字。同样的,当朴树在不断的修改和录制一首歌的时候,正是这种对音乐的完美坚持,扭曲了此刻朴树心中的“高质量”的歌曲,然后他开始纠结,开始抵触,成为心中不满意的作品。虽然对我们这些外行来说很伟大,但他是朴树。

这可能是他之前退役的原因。

当时唱的是《人生如夏花》,唱的是《双眼持刀,不肯求饶》。那时候的朴树就像王小波文章里的牛。那时候他觉得什么都不能锤他,他的命运就是一坨屎。他一往无前,冲了过去。

可以慢慢有《平凡的路》《宝贝,再见》

就像向自己和命运妥协一样,他总是无法抗拒音乐圈的不完美和所谓的体制(详情搜索高和朴树)。当他回来的时候,他很累,在和自己大打了一仗之后。他失败了,输给了自己,输给了心中的歌。

新专辑发行的时候,他并没有激动和开心。他在室内呆了很长时间。他更加愤怒和悲伤。

告别,更多的是告别当初那颗不甘平凡的心。

离别,多是初心中完美而理想的歌。

接受不完美,接受音乐圈娱乐圈的体制,接受自己的缺点,接受自己歌曲的缺陷,接受别人的冷淡,消除自己内心的完美主义,于是哭了。

也许他现在已经不是他眼中的自己了,虽然我们根本不知道。

此刻,我正坐在教室里,桌上的杯子冒着热气,外面的天空灰蒙蒙的,树木无精打采。这又是一个严冬,极其冷清。

我在等待温暖的春天,鸟儿在歌唱,树木再次焕发生机。

我盼望春天,盼望春天,盼望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