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内向?

首先,我们来看看内向的定义。我们常常认为内向的人性格孤僻,害羞,难以沟通,甚至内向的人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然而,当“内向”和“外向”这两个词被发明出来以区分人们不同的性格时,它们最初的意思是“倾向于诉诸内部或外部的能量”。

是的,不是你是否孤僻或难以沟通,而是你是否喜欢对内或对外诉诸能量。是喜欢告诉对方还是写在日记里,是喜欢到处哭还是等待时间治愈自己?

所以,说到“治疗内向”,简直就是扯淡。是的,我的文章标题也是,所以我打了个问号。

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内向或外向,有的是在精神病院。每个人都是两种情况的混合体,只是有的人在这边,有的人在那边。

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次无意中得知自己是双子座,朋友立马说我长得真像双子座。虽然我不相信星座,但是我自己想想。自从大学进了社团,感觉越来越年轻,逐渐找到自己外向的一面,发现自己特别喜欢分享,尤其是在很多人面前。这是我以前无法想象的。

所以我是双子座?其实我内心有两个人,有时候内向,有时候外向?还是让我发现被压抑的自己的社团?我是外向的。我是真正的我?正因为我也是一个内向和外向的结合体,俱乐部的欢乐氛围让我的外向更容易表现出来。

另外,今天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内向者的文章,描述了内向者的十大特点。我几乎都得到了,对其中一条感触特别深:“我不擅长对刺激进行反馈。”

在那种情况下,对方经常会说一些话,做一些事来表达一些感受,而我却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在某些人眼里,这只是一种自然反应。在我看来,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整个人像卡都一样。...

大二的时候,因为这件事,我特意咨询了社区的姐姐。我姐给我的建议是“做好自己”和“表现正常就好,该怎么来就怎么来”。当时给我举的一个夸张的例子是“你看TA对你那么热情,你都不知道怎么反馈。如果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可以上去给TA一个拥抱”。我姐当时不知道的是,前半句的ta其实就是她自己,哈哈。那时,我的座右铭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哦,对了,在谈话的最后,我们分手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来感谢她,就真的给了她一个拥抱,红着脸跑了。哈哈哈。想想你自己。你真是个可爱的小学弟。嗯,现在其实是O(*///▽//*)Q。

啊,咳咳,跑题了,不小心陷入回忆。

我刚才一直在说的是,每个人都是内向和外向的结合体,不用担心太内向或者太外向。

那么我们来说说内向型“治疗”的第一步,接受而不是拒绝。

高二的时候开始走上舞台练习。我太紧张了,所以我向我的学长寻求建议。学姐拍拍大腿:“我紧张!”我现在大三了,上台还是很紧张!我很紧张。什么!紧张归紧张,训练归训练,一边训练,一边紧张,一边训练,不妨碍!“嗯,原文没那么霸气。我把它改得如此夸张是为了突出它的意义——接受而不是拒绝。

而且我觉得经过以上对内向定义的解释,大家应该都能接受,因为我知道这个定义,就好像我给自己的惩罚被发现是错判一样。内向并没有错,只是两种天生性格中的一种,且不说你不是纯粹的内向,那就是自闭。

接受自己真的会很难。如果你问我,“你真的只是分享这篇文章吗?难道没有任何说服自己的理由吗?”我真的不敢说我只是像雷锋一样做好事。

这么说吧,我们都可以接受这个,那么问题来了:接受自己有什么用?社会接受你吗?你舒服吗?你能找到工作吗?能找到女朋友吗?你能遗传你祖先的染色体吗?似乎有些奇怪的东西混了进来...

的确,这个社会是一个外向者的社会,或者说游戏规则更适合外向者,这也是我们经常想要外向的原因。

但是很多著名的演说家、政治家都是内向的,比如XX、XXX、XXX,我就不说了。最让我无法抱怨的是甘地。为了一个人,他每周一天都不说话,这里的话很有力量。问题是,如果那天他需要和人交流,他会用纸笔和人交流。和说话很不一样吗?...

无论如何,我们需要找到一种让内向的人与世界交流的方式,不仅不那么难受,还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在此之前,我们要看看一个内向的人和一个外向的人的区别:社交可以给外向的人带来能量,但是对于内向的人来说,社交是一件耗费能量的事情。那么什么会给内向的人带来能量呢?一个人。

那么答案来了,内向的人如何与世界相处?面具。

面膜是贬义回答。说得好听点,是这样的:如果社交是现实,那么独处就是我们的精神花园。通过独处,我们获得能量,然后回到现实,利用这种能量。

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不擅长对社会刺激进行反馈。就算我这么想,如果我有能量呢?

这也是我用“面膜”这个答案的原因。这里的寓意不是虚假的,而是有一个面对它的计划。我们要和人交流的时候戴上这个面具,要做报告的时候戴上这个面具。这个面具无非就是相应的能力。

是的,把能力和性格分开,内向不应该成为你不能不礼貌说话的借口。内向的人也能很好的说话,很好的与人沟通。这些都是能力,也是外向的人应该学习的所谓能力。他们最多只是起点更高而已。

只是我们会永远记住,这些能力都是工具,都是面具,真正的自己才是我回归精神花园,回归独处,心安理得的那个自己。

所以,就像我开头说的,没有所谓的“治愈内向”,但是如果你像上面两步我说的那样去思考,就会容易很多。

所以,方法已经给了,怎么做很重要,* * *就去做吧。

最后,我要感谢荣格、李松蔚、苏珊·凯恩,她是TED演讲《内向者的力量》的演讲者,也是《内向者与世界相处的十种方式》的作者。我在这篇论文中的想法都是他们的文章和我自己的经验的结合。文章里说的一切,其实都不是我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