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天空中找到并分辨牛郎星和织女星?

合谷二是天鹰座的阿尔法星,俗称“牛郎星”。它是夏天和秋天天空中非常著名的亮星,呈银白色。它距离地球16.7光年,直径是太阳的1.6倍,表面温度约7000℃,发光功率比太阳大8倍,目视星等0.77。它与织女星隔着银河相对。根据古老的传说,牛郎和织女于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其实牛郎和织女相距16光年。即使是在现代最强大的火箭上,几百年后他们也从未谋面。牛郎星两侧较暗的两颗星是牛郎星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合谷一和合谷三。传说牛郎带着一儿一女在扁担上追织女。

早在汉代,《礼记》在《太宰夏·郑潇》中就说:“月中织女东行,星亦盖故事。”也就是说,至少在汉代,人们就已经注意到了织女星在天空中的运行规律,尤其是在七月。《史记·天官列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子。,也就是天孙的由来。《占星术》:上面说,“牵牛花,天之名。”牛郎是牛郎,河鼓是后来逃出来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最早可以在西晋文学家傅玄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会天河》中找到。这个传说可能起源于东汉早期。

清末王湘琦的诗中写道:“同乡养人才,孙子嫁河鼓,一场百年火柴匆匆终结,粉泪总无声。”他看到的是一种不匹配,他更向往的是:“春江红如天,金鸳鸯不独飞。”南朝宗谷《荆楚纪年》记载,当时的江汉一带,七月初七的晚上,家家户户的妇女都要扎上彩色的丝线,留下很细的针。有些人用金银铜做针,把瓜果摆在院子里,祈求织女星神赐智慧。如果蜘蛛在瓜果上织网,被认为是织女星神到来的标志。也就是说,在七月七日的夜晚,不仅有与牛郎织女相会的意义,还有向织女星神祈求智慧的意义。织女星作为民间传说中的纺织女神,象征着古代劳动妇女的勤劳和智慧。在这一夜,古代妇女用扎彩色丝线的方式向她献祭,希望从她那里得到心灵手巧的源泉,所以七月七日的夜晚也被称为“乞巧节”,这是一个进取的节日。

后来到了北宋,孟渊先生在《东京梦中华》中写道,北宋鼎盛的时候,七夕特别热闹。“七夕前三五日,车马满城,罗绮满节,荷花未开。大家都擅长做双头莲花,拿着玩一会儿就背回去,路人往往爱不释手。”,“七日晚,你家在庭上有许多色彩鲜艳的建筑,叫做‘乔奇楼’。铺陈旧事,磨饮乐(注),花瓜,酒灸,笔砚,针线,或儿诗剪,姑娘聪明,谓之‘乞巧’。”。南宋临安的七夕之夜与吴《梦录》和《武林外传》中记载的北宋的庆典活动大致相同。与南北朝时期相比,宋代的乞巧节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我喜欢乔乔节,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多元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启迪智慧、唤起爱的遐想的节日。

牛郎星是中国古代占星数学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颗天文星。《说文解字》中说“万物是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始于牛,故随牛而不言。”古人认为太阳和月亮从牛郎星开始,从牛郎星左转,到北斗结束。日月从这里开始,天地之间所有的幻数都从这里开始。所以,天地万物之“物”都来源于牛。古代人观察天象。如果一颗流星出现在牛郎星附近,他们认为天数将会改变,世界将会不安。他们以为天地之间所有的招数、运数、财运的变化都源于牛郎星星座,所有的数的变化都可以在牛郎星星座中找到。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天文学家将四台望远镜发出的光线组合在一起,最终成功拍摄到了牛郎星的表面细节。这是科学家首次清晰地拍摄到类似太阳的恒星表面结构。

密歇根大学天文学家约翰·莫尼耶(John Monnier)和他的研究生赵明(音)领导了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利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威尔逊山的CHARA干涉望远镜阵列对牛郎星进行了详细观测。这次观测使用了镜面阵列中六个望远镜中的四个,它们相距约270米。将光线与所谓的光学干涉术结合后,观测效果堪比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的超大型望远镜,因此拍摄的牛郎星照片分辨率极高,甚至比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最清晰照片还要精细约100倍。

其他研究小组已经使用这项技术拍摄了其他恒星表面的照片,但那些恒星比太阳和牛郎星大几百倍。密歇根大学的这次观测首次捕捉到了太阳系外另一颗主序星的表面细节,这是观测史上的重大突破。主序星是指稳定发生热核聚变的恒星。太阳和夜空中大多数可见的星星都属于主序星。参与此次观测的佐治亚州立大学天文学家哈罗德·麦卡利斯特(Harold McAlister)指出,“对我们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还有无数主序星等待我们去观测,能够拍摄它们表面的照片将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大量信息。”

牛郎星是天鹰座最亮的星星,在北半球的夜空中可以用肉眼清晰地看到。这颗恒星比太阳更热更年轻,直径大约是太阳的两倍。牛郎星赤道区的自转速度高达每小时654.38+0.027万公里,约为太阳自转速度的60倍!所以牛郎星并不像太阳那样是一个近乎完美的球体,它的“腰围”明显肥大,变成了一个扁平的椭球体。

天文学家Hugo von Zeipel早在1924年就预言快速自转会使恒星的赤道区域凸出。他还预言,凸出部分的亮度会降低,导致所谓的重力变暗现象,因为它离恒星核心更远,温度会更低。牛郎星的这张照片似乎证实了他的预测,因为赤道地区确实显得黑暗。然而,经过仔细分析,Monnier指出,赤道区域的变暗程度超过了标准模型的预测,这表明现有的理论模型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修正。

织女1是天琴座的一颗亮星,学名天琴座α。它是夏季夜空中最著名的亮星之一。通常,人们称之为织女星。在西方,它被称为织女星。赤纬18h47m,赤纬38度47分。

织女星的直径是太阳的3.2倍,体积是太阳的33倍,质量是太阳的2.6倍,表面温度为8900摄氏度,呈现青白色。它是北半球天空中最亮的三颗恒星之一,距离地球约26.5光年。

65438+30多万年前,织女星曾经是北极星。由于地轴的岁差,现在的北极星是小熊座的A星。但再过654.38+0.2万年,织女星将重回北极星的显要位置。

在织女星旁边,有四颗星星组成了一个小菱形。传说这颗小钻石是织女用来织布的梭子。织女一边织着,一边深情地仰望着银河东岸的牛郎(合谷二)和她的两个儿子(合谷一和合谷三)。

现代天文观测表明,整个太阳系正以每秒19公里的速度向织女星运行。

据悉,织女星正以每秒19公里的速度环绕黑洞运行。

织女星是天琴座(阿尔法天琴座)中最亮的恒星,也是全天第五亮的恒星,仅次于大角星。在北半球的夏天,织女星可以在天顶附近被看到,距离地球25.3光年。因为织女星的视星等接近于零,所以很多专业天文学家都会用织女星作为光度测定的标准。

织女星、老鹰中的鹤谷二(牛郎星)和天鹅座中的天津四组成了著名的“夏季大三角”。如果把它看成直角三角形,织女星就是一颗形成直角的恒星。

织女星的光谱分类是A0V,温度比天狼星A1V高一点。它仍处于主序星阶段,通过将核心中的氢凝结成氦来发出光和热。另外,织女星的质量是太阳的2.5倍,恒星质量越高,消耗燃料越快,每秒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太阳的50倍,所以织女星的寿命只有654.38+0亿年,也就是太阳寿命的十分之一;确定织女星每12.5小时自转一周,整星扁平,赤道直径比两极大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