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微课?
1.微课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的学习内容、过程和扩展材料的结构化数字资源。
2.“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还包括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辅助教学资源,如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实践测试、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他们共同“创造”一个具有一定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的半结构化、主题化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3.微课只教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很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似乎不够系统全面,很多人称之为“碎片化”。
但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群体,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一门微课本身还是要有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还是要全面。4.一个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某一个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微课类型的组合(如提问教学、合作探究等。),而且它的分类也不是唯一的,所以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开放性。
扩展数据:
张宜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围绕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通过信息化教学精心设计,以流媒体的形式展示,以获得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最佳效果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效果最佳,设计是细致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短,本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
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做微课,而不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微课。
什么是微课?怎样才能教好微课?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
“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对于教师来说,微课将革命性地改变传统的教研方式,突破传统的教师听课和评价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于学生来说,微课更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不同学科知识点的选择性学习,既能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网络时代,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和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那么,如何设计好一堂微课呢?在教学中,我这样做:1。了解微课的定义和作用。要想设计好微课,我觉得首先要了解微课的定义和作用:1。微课是指用5-10分钟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例题、作业或教学经验的微视频。2.微课的作用:解惑而非授课,用于在线教育(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不能代替课堂新知识的讲授。
二、知识点的选取和分析一门微课能否设计好,教学效果好,知识点的选取和分析非常重要。所以我在设计每一节课的时候,首先精心挑选知识点,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之更加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一般是这样做的:1,尽量选择热门考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2、知识点的选择要详细,十分钟之内能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文字、语言、图片不存在智力错误或误导性描述。4.知识点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划分成很多小知识点。
比如在小学三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我选择数字一比一(1-10)作为知识点,设计了一节微课,让学生在10分钟的短时间内感知、认识并初步运用数字一比一(1-10)。第三,选择合适类型的微课。微课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讲座式——适合老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微课类型。2、问答类——适合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检验知识。
3.启发性——适合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以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督促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4.讨论课——适合全班或小组在老师的引导下,就某个中心问题进行讨论、启发和头脑风暴。
5.演示课——适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或做演示实验,或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对所教知识进行讲解和确认。6、练习——适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有意识的控制和纠正,反复完成一定的动作或活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
7.实验——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运行过程,使实验对象发生某种变化,从而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得新的知识或验证知识。8.表演类——适用于组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戏剧的方式表演和再现教学内容,以达到学习、交流、娱乐的目的,促进审美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9.自主学习——适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学生通过自主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来实现学习目标。10、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的策略。
11、探究学习——一种适合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测或假设,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思维发展和知识体系自主建构的学习方式。在设计每个微课之前,根据要讲解的知识点选择合适的微课类型,有助于提高微课的效果。
比如,我在设计小学三年级英语课的“数一数二(1-10)”时,根据知识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了“练习课”微课类型,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演练中掌握相关知识点。四、构建完整精细化的教学流程1,切入题目要新颖快速。由于微课时间短,在设计微课时要注意切入话题的方法和途径,力求新颖快捷、紧扣话题,这样才能把更多的时间分配到内容的教学上。
在微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一般会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切入正题:(1)设置话题引入话题。(2)从前面的基本内容引入题目。
(3)从生活现象和实际问题引入话题。(4)开门见山,进入正题。
(5)设置问题、悬念等。进入正题。2、教学线索要清晰。在微课的设计上,要求尽可能只有一条线索,在这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
如果在讲授重点内容时需要列出论据,论据列表一定要简明扼要,力求论据充分准确,不引起新的问题。设计微课要注意巧妙启发,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圆满完成微课规定的教学任务。
3.结局应该很快。在微课的设计中,总结是必不可少的。
微课和视频课有什么区别?
(1)微课是一对一教学场景的模拟,不同于一对多的课堂教学。既注重教师讲授的课堂教学,也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在短时间内讲授一个知识点。
微课既要避免动黑板,又要解决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具有时间短、制作简单、容量小、易搜索、易传播等特点,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和探究。
(2)传统视频课:更注重老师的教学,但时间长、容量大、传播难、制作难(需要专业人士配合)、难以搜索到精彩的教学环节。主要用于教师备课和观摩交流学习。与传统视频课相比,微课资源封闭,资源巩固,修改困难,以教师授课为主。显然,微课有自己的优势,容易搜索,容易传播,适用范围广。同时,微课的录制对象和学习对象可以是任何人。
什么是微课?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一、“微课”的概念和构成
“微课”是指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还包括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辅助教学资源,如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实践测试、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具有一定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的半结构化、主题化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实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也是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主要特征
(1)教学时间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时长一般在5-8分钟左右,最长不应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四五十分钟的教学课,“微课”可以称为“课片段”或“微课”。
(2)教学内容少:与更广泛的传统课堂相比,“微课”的问题更多,主题更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求。“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某一学科知识的教学(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或在课堂上反映某一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的活动,比传统的教学内容更为复杂和繁多。
(3)资源容量小:从大小上看,“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必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让师生可以流畅的在线听课,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以灵活方便地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实现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非常适合教师观摩、评课、反思、学习。
(4)资源的构成/结构/构成“情境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方向明确、相对完整。它整合了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的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多媒体资料和课件、教师的课后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学科专家的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形成了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真正的“微格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点。在这种真实、具体、典型的案例式教学情境中,师生可以轻松地学习到“默会知识”、“隐性知识”等高级思维能力,并模仿、迁移、升级教学理念、技能和风格,从而快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
第三,微课的分类
1,按课堂教学方式分类。根据李秉德教授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教学方法的分类和总结,同时为了便于一线教师了解微课的分类和实践开发的可操作性,笔者初步将微课分为11类,分别是讲课、问答、启发、讨论、演示、实践、实验、表演、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制作微课有哪些注意事项?
1.有美感。一个好的微课课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让人获得美的享受。一个高质量的微课课件是内容和形式美的完美统一。
2.动态画面和静态画面的结合可以使课件精彩动人,静态画面可以给人更多的思考空间。因此,在设计微课课件时,要注意动态画面和静态画面的有机结合,以增强微课的教学效果。3.制作微型课件时合理安排信息量,充分利用认知学习和教学设计理论,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量的信息量,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多种感觉器官获取相关信息。
在制作微课课件时,合理安排信息,可以提高教学信息传播的效率,增强教学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4、易操作为了便于教学,微课课件的操作要尽可能简单、灵活、可靠,便于师生操控。
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含义明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最好支持鼠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和过多层次的交互操作,尽量设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控件,可以方便地进行前进、后退和跳转。
如何理解微课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微课的作用有哪些?一、微课在新课中的作用1。课前复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联系新知识需要的知识点,设计制作微课,让学生课后先看这个微课,为新课做准备。2.新课导入老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制作这个微课是为了新课的讲解。让学生在课程开始后先看这个视频。3.知识理解老师对本节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学生独立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这个视频。4.练习巩固老师设计的少而精的习题,做好微课巩固本节知识。5.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的重点和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什么是微课?怎么做好?
第一题:“微课”是指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在课堂内外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知识点(重点、难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1]。
第二个问题: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应该是舒适的。从网络技术的角度来说,文件越小越好。所以ppt要简洁大方,微课名称要包含知识点,体现适用对象。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希望越容易理解越好,所以主题明确的微课标题、有信息的标题、有逻辑的文本内容、引导性的结尾都是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我特别推荐做微课的工具之一:尤雅。com这种免费平台可以很好的做动画课件,人物角色设置,场景直接插入,输入文字可以转换成音频,非常适合初级微课。
什么是微课,微课的含义和发展。
我抄的,希望你能采纳微课的意义和发展。李加厚(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1。简介:你做了一件大事。2013新学期伊始,几乎每周都会收到电话和邮件。一些省市的教育部门和基层学校热情邀请我参加报告会或培训班,培训一线教师学习微课教学设计。
我很奇怪为什么大家都在像发烧一样到处说微课,翻转课堂,汗学院。上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编辑给我发了邮件,又给我打了电话,希望我能帮杂志写一篇最新一期的关于微课的稿子。并表示邀请了国内基层教育部门首次组织微课竞赛的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和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胡铁生主任共同撰写微课稿件。正当我在思考如何完成杂志社的任务时,我的手机又响了。这是某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打来电话,让我对全校教师进行微课教学设计培训。他一开口就说:你有大事!我问他为什么现在要对所有老师进行微课设计培训。对方说,你看,过去我们学校的计算机中心机房,学生要排队,送机票,拥挤不堪;现在,门口人头攒动,除了老师要求在机房上课,几乎没人来这里,机房的电脑都蒙上了灰色;在校园里,学生们用自己的电脑和手机无线上网。
再看看街道。每个人都有手机,每个家庭都有电脑。接下来的发展几乎可以肯定,就是所有学生都用自己的设备在线学习,老师不“翻转课堂”,还用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好吗?时间到了一个节点!啊,我明白了,我有一笔大买卖!我们搞教育信息化,搞教师培训的都是搞大事的!二、“班级”、“微课”的含义在常规的学校课堂教学中,师生所说的“班级”、“一个班”是指目前学校教育中广泛实行的班级集体教学的组织模式和基本单位。
学校的主要工作和教学活动是以班级为基础的,班级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核心。在经典教学论的学术专著中,对“班级”的定义是:“班级是有时间限制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的单位,其功能是实现一个完整但局部的教学目的。”
【1】观察分析一堂课的构成,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目的-教材-各种数字媒体-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反馈-学习环境等要素,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教学系统的生命活动。与“课堂”概念相对应的“微课”(Micro-course),是最近从“翻转课堂”中出现的新概念。
去年,当人们注意到可汗学院的课程是一门教授知识点的“小”课程时,就开始把老师教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视频”称为“微课”。后来发现只是一个“微视频”。如果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没有改变,这样的“微视频”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积件”思想中,即将课堂录音的视频切片成教学片段,目的是作为教学资源配合教师上课,或者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反思的“微教学”。
然而,在新的“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而教的“微视频”已经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根据教学论的系统观,我们将“微课”(或“微课”)定义为:“微课”是指在10分钟内,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简短、集中讲解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汗式的“微课”是指在10分钟内,记录老师向学生讲授的课程内容的“微视频”。这个“微视频”需要结合学习清单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才能做一个完整的“微课”;如果离开学生的学习活动,那只是老师教学活动中被记录的一部分。本质上是课堂教学的录像,可以作为学习资料,没有形成“微课”体系。
因此,“微课”的评价标准需要包括教师教学内容的微视频,以及学生学习活动的学习清单和安排。为什么「微课」的视频时间要在10分钟以内?这是基于国外可汗课程的统计和脑科学的研究。一般人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约为10分钟。
我们在各地培训老师设计微课的实践中也发现,其实微课的时间一般是3-5分钟,超过6分钟的视频看起来让人感觉有点冗长。(以上介绍的是人们的实证。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把微课的时长作为心理学实验研究的课题,通过大样本实验统计得出准确的结论。)
需要注意的是,微课主要是以微视频为媒介,记录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情境的需要,使用音频(录音)、PPT、文字等不同格式的其他媒体,不一定局限于微视频。三、微课的开发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体系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在发生变化。
微课的出现,是时代变迁引发的教学体系的新变化。在教学系统的要素中,最明显、最积极的变化是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的教学媒体的变化。
在人类教育史上,由于语言的演变、文字的出现和学习内容载体(媒介)的演变,从古代岩画到甲骨文、青铜器、纸和印刷术,人类教育经历了从口口相传、私塾、书院到班级、学校的演变;从幻灯片,电影,电视,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