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墙怎么布置

幼儿园主题墙的设计反映了幼儿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也展示了区域活动和教育活动的成果。幼儿园教育中经常组织主题墙环境创建评比活动,那么幼儿园主题墙该如何布置呢?幼儿园的主题墙面装饰怎么设计?幼儿园主题墙设计要以幼儿发展需求为目标,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营造幼儿喜爱互动的主题墙环境。使其对孩子的认知和情绪产生隐性影响。幼儿园主题墙介绍幼儿园主题墙装饰的设计以及如何布置幼儿园主题墙。

幼儿园主题墙面装饰设计

一、让环境创作中的主题墙面装饰说话

环境会说话,因为关键是设计良好的环境能起到暗示作用,诱发孩子的积极行为。环境的作用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反复的,所以有时候它的作用比老师的言传身教更真实。比如小班、小班,我们结合我的家庭主题,把家庭照片贴在墙上,减少了小班孩子刚入园时的焦虑和不安,让他们觉得父母无时无刻不在身边;另外,我们活动室的墙是用我妈的墙饰装饰的。你看,妈妈的眼睛好漂亮,脸上还带着笑容,好像在说,宝贝,别怕,妈妈在这里!每当孩子想家想妈妈的时候,就可以像看到自己的妈妈一样看着这面墙。教师尽力了解孩子离家来到幼儿园的陌生环境,在环境的创设中努力唤起孩子更加关心班级、来到园中的愿望。教师在墙面环境布置中关注孩子的情绪,借助环境表达对孩子的关心,让孩子感受如春风,如春雨。由此可见,教师在选择环境中墙面装饰的内容时,更应该关注内容所隐含的教育价值,而不是一味追求精致和美观。比如《中产阶级》的主题就是成人的世界。我们在主题墙上贴一张由孩子写的关于父母工作的问卷,让孩子不仅能知道父母的工作,还能看到其他父母的工作,从而了解成人世界里的各行各业。再比如《我从哪里来》,大班的主题。我们从一位医生的家长那里收集了大量的十月份孕妈妈的照片,贴在墙上让孩子欣赏,让他们不仅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还能感受到妈妈的辛苦!其实收集这些东西并不难。老师没花太多时间,也体现了以孩子为本的环境。只要我们愿意,一定可以让环境说话!

第二,归还幼儿的主动权

长期以来,在环境的创设中,只要是老师精心营造的环境,往往很难让孩子产生共鸣。是什么原因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太多大人的意志,哪里会有孩子的自主和创造?为了让孩子学会独立创造,教师首先要放手,把主动权还给孩子。

在环境创设方面,改变传统做法,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班级环境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让幼儿体验设计与制作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比如我们在中班创作有趣的昆虫主题墙饰时,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墙饰的布局,然后老师创作一个大背景:远处的蓝天、黄绿色的公园、郁郁葱葱的森林、肥沃的黄土地,让孩子丰富内容。你可以把你画过的,做过的,收藏过的贴在上面,挂在上面。孩子们享受这个过程是多么快乐啊!再比如,围绕漂亮衣服这个主题,我们给孩子提供各种材料,利用大量的废旧材料,然后搭建一个舞台,让孩子自己设计衣服,画出来,糊出来,剪出来,所有的绝活都是孩子用的。舞台表演时,孩子们自发地用我的相机拍照。照片洗出来后,他们把照片都贴在了舞台后面的墙上,颇有点剧照的感觉,认真的看着。这才发现,这才是他们现在真正需要的。每一面墙上,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体验提升的具体体现,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学习和参与的写照。孩子是环境的主人,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创造环境。这样的环境不是对孩子更有教育意义吗?

第三,墙体环境的动态创造

这里所说的动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主题墙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时改变、增减。比如墙面装饰,需要配合孩子的兴趣来布置,还要随着季节或主题的变化而变化。每次重新编排可能对老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所以我觉得可以创造一个大环境,逐步深化和丰富。大班的主题很特别。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主题,也是孩子进入大班后经常讨论的话题,比如幼儿园最后一个生日!也有自己的喜好!这些墙面装饰可以根据孩子的需求不断丰富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断地收集、储存、组织、交流和分享信息,观察、思考、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小内容经常换,但我们还是保留大主题!第二,动态性还表现在生动、直观、真实地再现了师幼之间的密切对话;因为老师在环境的墙面布置中关注的是孩子的情绪,这里面包含了老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真实情感。另一方面,孩子以主人的身份参与整个环境的改变,他们每个人都会把愿望钉在墙上,发泄内心的情感需求,相信自己改变了环境,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比如《我的梦想》让孩子真正把自己的思想、想法、感受融入到墙面装饰中,让墙面装饰真正成为孩子与老师的亲密对话。

总之,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虽然是隐性的。幼儿园主题墙环境的营造,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部装饰,也不是教师的手工作业,更不是盲目模仿他人的时尚潮流。要以儿童发展需求为目标,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营造儿童喜闻乐见的主题墙环境。使其对孩子的认知和情绪产生隐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