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是如何发明地动仪的?

当蔡伦正在研究如何改进造纸方法时,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科学家正在从事另一项意义重大的科研工作。他想探索天体运动和地震的规律。这位科学家就是张衡。

张衡子平子,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出身贫寒,靠亲戚朋友的帮助生活。这种艰苦的环境,不仅让张衡明白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也促使他树立了一种愤然求学的志向。张衡谦虚好学,十几岁就能写出好文章。他十八岁入洛阳国子监后,熟读四书五经,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青年学者。

虽然张衡的见识超过了别人,但他一点也不骄傲,仍然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见识。汉武帝刘钊听说张衡知识丰富,几次派人请他做官,他都没有去。他经常对别人说:“一个人不应该担心他的地位低,而应该担心他的道德品质不够高尚;一个人不应该担心得到的回报太少,而应该担心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广泛。“张衡最感兴趣的是研究机械、天文、历法、数学等自然科学。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他做了一个仪器,他经常连续几天不停地工作,直到成功。据说张衡用木头做了一只会飞的鸟。这只木制的鸟可以在空中盘旋。只要它的翅膀下垂,它就会飞回原来出发的地方。可惜这种制作木鸟的方法没有流传下来。

汉安帝刘虎听说张衡很有学问,就把他召到朝廷下诏,让他掌管天文历法。

张衡作《太史令》后,因工作需要,制作了一种叫浑象的乐器。

浑象是一种天文仪器,用于观测星辰,确定节气,了解其他天文现象。它是一个直径八尺的空心铜球,里面有一根铁轴,用来欣赏古代山水画。球在架子上倾斜的方向正好是地球自转轴的方向。铜球表面刻有各种重要的星星和刻度,代表星座的运行和天空中的天象。这头大象连接着一台装有一组齿轮的机器,这台机器连接着报时的破釜酒吧。破釜酒吧滴下的水可以启动齿轮,齿轮会带动大象每天绕着铁轴旋转一周,可以准确反映天象的运行情况。大象制作成功后,张衡坐在房间里看着仪器说,现在一颗星星从东方升起,一颗星星升到了天空的中间,一颗星星降落到了西方。人们跑到外面看天,发现天上的情况和张衡说的基本一致。事实证明,张衡发明的象数是古代比较精确的天文仪器。

接着,张衡发明了观测地震的地动仪。

东汉时期,中国各地经常发生地震。据史料记载,从汉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到汉武帝严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年间,23年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九月发生大地震,波及35县。有的地方大地开裂,有的地方墙壁、房屋倒塌,造成多人伤亡。在古代,大多数人都迷信鬼神。地震发生时,人们以为是鬼神显灵,极度恐惧。哪里有地震,地方官要第一时间报告给相敬市,太史令会记录下来。晚了就定罪了。

科学家张衡不迷信鬼神。他认为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人们不仅要记录地震,还要研究其规律。为了全面掌握地震信息,他在汉武帝舜帝杨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地动仪。地动仪是纯铜做的,直径八尺,看起来像个大罐子。顶部有一个突出的盖子,可以打开。雕刻有山龟、鸟兽的图案作为装饰。中间立着一根上粗下细的柱子,紧挨着八大机关。与八个器官相连的是八条面朝下趴在外面的龙。八个水龙头分别对准东、东北、北、西北、西、西南、南、东南方向。每个水龙头的嘴里都有一个铜球。在八个水龙头下,有八只青铜蟾蜍,高昂着头,张着嘴。有地震的地方,中柱朝震区方向落下,碰到那个方向的机关。连接那个机关的水龙头张开嘴,把铜球吐出来,铜球就会掉进蛤蟆嘴里,发出“铿锵声”通知管理人员。经理只要看铜球掉进哪个蛤蟆嘴里,就能知道地震发生在哪个方向,以便及时向老板汇报,迅速派人了解情况。

地动仪制造成功后,放在首都洛阳的一个观测地震的房间里。有一天,西北的水龙头突然张开嘴,吐出了铜球。铿锵一声,锤球落入蛤蟆口中,表示西北发生地震。然而,当时生活在洛阳的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地震。这样人们就起了疑心,说张衡的发明不靠谱,地动仪不准。过了几天,陇西(今甘肃省)派人到都城洛阳,报告前几天那里发生了地震。日期一查,正好是地震仪上的水龙头吐出铜球的那一天。直到那时,人们才相信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准确可靠的。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记录地震的仪器。公元1880年欧洲制造了类似的仪器,比张衡晚了1700多年。可以说,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人类历史上用科学方法观测地震的开端,开启了地震科学的新时代。